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城市发展与现代交通学院:推动城市交通领域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李小龙
文章字数:1,687

学院情况概述

  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为1952年东北工学院从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引进的工业运输专业,1956年该专业并入我校,长期发展形成了工业运输与总图设计特色方向,学校成为全国唯一培养总图运输领域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2024年5月,学校聚焦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与交通强国战略需求,着力培育形成新的学科增长优势,将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整建制划转,同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依托学校设立的国家级智库),以及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依托学校设立的省级智库),共同组建了城市发展与现代交通学院。

专业发展特色

  近年来,专业发展秉持“与时俱进·交叉融通”的办学理念,在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和系列教改项目支持下,持续探索与实践以“绿色筑基•智慧引领•人文浸润”为核心理念,注重科教融合、产学联合、专业聚合、课程化合、资源整合的交叉融合型交通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发展机制——统筹“学院+研究院”一体建设,建立“战略目标牵引+市场需求反馈”的专业发展动态适配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紧扣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
  优化教学体系——确立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与交通运输绿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架构相促相融的“三主线”专业群,打造绿色+、智慧+、人文+的“三融贯”课程体系;总结“四维强化”教学方法,提升示范式、模块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水平,全方位增强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效果。
  营造育人环境——整合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综合规划与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级与省部级平台,建构开放式科教产协同育人平台,建设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交叉融合型交通人才培养基地与科研高地。

学科建设优势

  优势一:智慧交通与城市空间信息面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发展需求,由行业顶级专家、国家级人才领衔,联合长安大学、静态交通研究院等优势院校和企业,致力于车路协同与智慧交通、城市交通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等领域研究,培育学科新增长点。
  优势二:总图运输规划设计与管理面向国家“双碳”战略下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需求,依托学校近七十年对总图运输的产学研积淀,探索基于新工艺、新型运输设备与总图布局深度融合的绿色化总图运输规划设计研究,研发智慧总图管理平台,探索在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等领域中总图运输原理方法和模型工具的多学科多场景应用,推进传统总图运输方向的特色延续和转型升级。
  优势三:城市绿色人文交通规划与管理紧扣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公交都市建设等重大需求,以交旅融合为导向开展绿色人文交通研究,致力于数智驱动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慢行交通系统评估与品质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交通系统优化、城市交通系统人性化设计和管理等领域,实现城市绿色交通与人居环境深度融合。
  优势四:城市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紧扣城乡公共安全治理需求,狠抓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发展机遇,致力于运行安全分析、安全风险防控、智能预警、精准管控及高效应急救援处置的理论方法创新与系统设备研发,构建城市交通与应急管理的全链条体系。
  优势五: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基于交通基础设施改造与城市人居环境协同发展理念,由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领衔,依托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公共交通空间综合规划与开发研究,致力于解决城市公共交通与周边区域一体化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居民出行需求协调、交通基础设施周边空间利用及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问题。

发展建设成效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住建部重点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等重要奖项20余项。
  毕业生能力素养不断跃升,葆有家国情怀、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与现代交通需求的优秀人才大量涌现。近十年来为国家输送交通运输工程类毕业生千余名,毕业生去向落实平稳,其中80%以上进入全国重点工程建设与设计单位,对口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