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未来技术学院:培养“建筑科技”领域具备交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刘言正
文章字数:1,507

学院情况概述

  为积极应对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技术革命,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做好建筑科技领域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我校于2021年12月成立了未来技术学院。2023年4月,学院获批陕西省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

人才培养模式

  未来技术学院2022年、2023年分别选拔出第一届、第二届本科生80人,每个专业20人,按照“3+5”(建筑学“4+5”)本博贯通的模式培养。
  本科基础阶段强化基础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数理融通能力,厚植专业根基,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多视角解决问题能力,为创新研究打下理论功底。本博融通双轨制阶段聚焦专业课程与科研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技术发展需求。博士精进阶段侧重绿色建筑、智慧城市、智能建造、生态环境、健康环境等重大学科问题研究,强化国际视野和综合创新能力。
  学院为本博贯通拔尖班学生招募遴选学术导师,旨在发挥导师在本科生阶段培养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团队活动和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社会调查、学术论坛等科研活动,让学生本科阶段可以较早接触科学技术前沿、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为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
  研究生培养以绿色建筑工程、智慧城市、韧性结构、环境医学与健康人居等交叉方向为核心,联合交叉创新研究院组建多学科科研团队,依托我校完整的建筑科技学科链群,积极探索从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到综合系统构建的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通过“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与海外高校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引入国际前沿课程与研究方法,汇聚国际资源,强化国际合作,加强交叉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一体化教学科研高地。

课程培养体系

  学院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优化教研模式,设立教学课程组,建设虚拟教研室,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鼓励教学组织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通过过程管理、专家把脉,教师相互学习交流,进一步将学院改革思路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通人才培养理念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了多方联盟、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建立包含首席科学家、专业负责人、学业导师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选拔校内优秀教师,汇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联盟等的高水平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梯队合理、多方联盟、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建设团队。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保障,激励教师参与学院教学改革。通过改革,课程总量与学分分别减少30%和15%,以“绿色+、智能+、健康+、国际+”为导向的转型课程占核心课程比达46.8%,同步产出多部教材、作品集及高水平教改论文。学院学生近三年荣获国家级获奖26项,省部级获奖64项,其中2024年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校唯一)。本科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5篇,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63,2022级本科生人均竞赛获奖次数达到2.44项。

对外合作交流

  学院积极深化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悉尼科技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战略合作,引入国际前沿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系统构建“国际+”课程体系。
  组织学生访学团暑期赴国外知名高校访学,开展中国、德国、瑞士建筑师暑期联合工作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依托我院牵头申报获批的“‘双碳’战略下建筑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选派师生赴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助力师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胜任力,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优质国际资源。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