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咔嗒咔嗒”地向前行驶,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我的心里满是温暖与期待——我又要回张掖了。一年的支教时光,让这座城市成了我心底最柔软的牵挂。五年前,我很荣幸地被选拔确定成为一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那时候我也未曾想到,这个决定让我每每想起这段经历,都觉得如祁连山上的云朵一般,填满了心里的每一个角落。
我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良师益友,支教的这段经历也是如此,直到今天再次回想起来,每一次相见都让我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我想用三个词来讲述这段故事:遇见、陪伴、成长。
遇见:是选择,更是缘分
这一程,我遇见了很多人——队友、孩子、同事、家长……12个人的团体,分散在不同的支教点,却怀揣着同样的热忱。我们一同教学、学习、吃饭,在每个人的往来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努力的成为更好的自己,朋友亦是战友,我们是彼此最坚强的后盾。
那一年,我和孩子们接触的时间最久,但现在回想起来,有些遗憾的是没能够更加深入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以至于后来每次重逢,我都想拉着他们问:“最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开心或烦恼的事?”
在服务地,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当地的同事们教会我们如何读懂孩子的眼神,如何理解教育的温度。每次告别时,那句“常回来看看”总让我眼眶发热。而和家长们的每一次对话,无论是欣慰的笑容,还是无奈的叹息,都让我深深明白: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陪伴:时间是真诚的,爱也是
我听过最温暖的话语或许就是:“我陪着你”。这句话让我学会了接受爱,也学会了传递爱。家人、朋友、同学的陪伴会让我们充满力量,陪伴可以是一句问候,一次点赞,一场旅行,一次对话……陪伴是一个美好的词,但陪伴有时候是不容易的,留下的是无尽的牵挂,和幸福的期待。我期待过和朋友们相见,或许第二天就会在火锅店里谈笑风生;我期待和服务地的同事和学生们见面,但却要好久好久才能实现。自从离开服务地之后,孩子们会偶尔打电话询问我今年还会来看他们吗?这个时候,我总是会内心泛起一阵阵涟漪,感到无比的幸福。对他们来说,陪伴是“相见”,而我能做的就是全力奔赴,他们也是我的陪伴。并不是每一次都能见到所有孩子,但并不影响另一种方式的陪伴,因为心中早已有一片良田属于他们。
成长:褪去青涩,拥抱自己
人的一生中难免经历误解、失败与挣扎,我也会因人事而困惑,因挫折而迷茫。但渐渐地,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唯有内心强大,才能化解一切风雨。这一点,我在我的孩子们身上得到了验证。小涛,支教时让我头疼的一个孩子。倒不是因为他的学业,而是老师们和他交流时总是没有回应,他好像有自己的世界。后来,我也不再强求改变,我能做的就是不断的鼓励和表扬。今年重逢时,我让孩子们分享见到我的感受。那个曾经不爱说话的小涛,跳出了前面学生标准的话术,说出了让我内心惊喜、激动的表达,以至于我忘记了他当时说了什么。我相信他一定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抗争,才有了今天的勇气,能够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这是成长带给我的震撼。
我想人们对待生活的方式源于性格的变化和对现实的理解,对待人生的态度源于品格的蜕变和对未来的期待。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想要感谢的人,很多时候成长的印记会像压缩的照片一样慢慢变得模糊。在某个瞬间,我开始意识到,我所拥有的幸福并非我的版权而是我的幸运,我需要做点什么?相见是我想到的最美好的方式。时间告诉我,青春不会倒带,唯有把握当下,才能让遗憾少一点,再少一点。时间仿佛过了很久,因为从离开服务地以后,我又经历了很多选择,做了很多选择,干了很多事。我察觉到曾经那些在支教服务地与孩子们和同事们共处的瞬间都成为了我后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的起点。我所经历过的工作和学习中的事,都会让我想起曾经在那里的故事,就像翻阅过的书会在面对现实中的某个场景时而浮现在眼前。我也始终相信,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定会以某种方式激励我们再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