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助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资源工程学院:以学科特色建设
◇顾清华
文章字数:1,636

学院情况概述

  资源工程学院专业教育始于原冶金部在西北地区唯一布点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专业院系。办学历史悠久,拥有67年本科教育、41年研究生培养历史。学院现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博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学院办学立足西部、扎根行业、辐射一带一路,以“智能采矿、绿色选矿、透明安全”为学科特色,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资源工程学院。

发展前景展望

  学院紧密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学科专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对接以下新兴领域:
  学院在金属矿智能开采领域的技术已应用于中亚及西部矿区,未来将聚焦5G+矿业、AI地质建模等方向,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在低品位矿利用、尾矿再生等领域成果显著,未来将拓展至“城市矿山”开发,助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在建筑安全和城市防灾领域形成技术积累,未来将深化与应急管理部门合作,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及灾害智能预警技术。

重大科研突破

  突破一:卸压开采与采空区处理技术与装备在肃北博仑矿业七角井铁矿、徐家沟铜矿、二里河铅锌矿、震奥鼎盛矿业等30余家国内矿山企业应用,成果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突破二:开发了系列捕收剂、缓释硫化剂等浮选药剂,研发了高氧化率矿梯级浮选、缓释硫化强化浮选等技术,有效提高了高氧化率矿的资源利用效率;针对锡多金属矿使用氰化物作为抑制剂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多点添加绿色抑制剂实现铅锌无氰高效浮选分离;针对人工经验调控易造成重选产品质量波动大、回收率低的难题,融合多元光谱分析和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开发了智能装备与控制系统。
  突破三:研发了老龄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及安全运维技术,构建管道损伤评价模型,揭示多因素耦合作用管道损伤机理;建立信息不确定条件下油气管道失效风险演化模型,形成管道动态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法;建立管道可用性-成本-风险一体化的老龄油气管道运维检修决策技术。成果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突破四:聚焦金属、煤矿、砂石及水泥露天矿智能化建设,采用低碳、智能、安全、高效开采的新思路,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工程应用的一系列创新型成果。研发了新能源矿卡和无人驾驶集群控制系统等矿区无人驾驶技术等10余个系列研发产品。其中多金属多目标智能配矿、集群智能调度、新能源无人驾驶、5G无人采矿管控、低碳生态化优化5大技术分别经吴爱祥、蔡美峰、古德生等10位院士鉴定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学院践行“研究院+有限公司”成果转化模式,成立西安优迈智慧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近三年先后以当前智能矿山建设中无人采矿装备研发、智能生产管控等关键技术为重点,围绕矿山企业少人化、无人化提供安全服务,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立足西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计,回归教育教学本质,以“育德、育心、育体、育才”为平台支撑,以“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一体化构建了“逐光计划”“暖阳计划”“扬帆计划”“耕耘计划”学院“四位一体”育人体系。近年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数量和立项质量连续三年位于学校前列。先后荣获包含“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在内的各类省部级及以上双创竞赛奖项300余项。

学生毕业去向

  近三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50%。升学至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升学率、升学质量均位列全校前列。学院获得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矿业、安全类毕业生供需比达到1:11.4,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以上,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宝武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建集团等多家世界500强及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将学院毕业生纳入招聘首选。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