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青春奋进正当时,不负韶华争朝夕
◇李佳荣(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2103班)
文章字数:1,22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年前,我们相拥在秦岭脚下风景如画的草堂校区。在那里,草堂烟雾、秦风汉韵、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令人流连忘返;在那里,阳光体育、运动会、主题晚会和特别的军训,依旧历历在目;在那里,高数、模电、大物、传热,让我们紧张过担心过,但更让我们拥有了扎实的基础。也是在那里,多少次的紫阁南山、核酸检测,我们有过害怕,但从没有退缩过,与老师们一起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战胜疫情,收获了成长、责任与担当。两年后,我们与雁塔再续:主楼前的喷泉,建科楼下的樱花,设计室里的勾勒。我们穿梭于梧桐大道的树荫下,亦或是去图书馆奋笔疾书、备战考研,亦或是去招聘现场自我推荐。当学士帽抛向空中时,就要说“再见”了。站在这里,虽满心不舍,但我们已做好乘风破浪的准备。
  四年的时光中,老师们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博大的学识为我们筑起了一座座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难以忘记,课堂上老师们的循循善诱,竞赛指导时的共同熬夜,实践实习时的悉心指导,毕业设计时的严谨耐心。同时,也要感谢辅导员老师们亦师亦友,细致入微的关怀与帮助。衷心地向你们说一声:谢谢!
  在这里,我们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终生难忘的挚友,共同度过了美好愉快的青春年华。曾几何时,我们一起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备战期末周;我们一起在田径场奋力奔跑,共同拥抱3000米的终点;我们一起在文体馆挥洒汗水,尽享体育的喜悦。让我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情谊,继续唱响属于我们的青春赞歌。
  最不能忘却的,还有在后面默默支持我们的父母。犹记得,初到校园,父母陪我们忙前跑后,毫无怨言;每每牵挂时,电话那头总是嘘寒问暖、放心不下;学业后退时,你们一直鼓劲加油、给我们力量;心情低沉时,耳边永远回响:“爸妈在家等你。”今天,我们即将踏上新征程,我们会永远铭记你们的养育之恩,你们辛苦了。
  此刻,我也想对2025届的建科学子们说,在Deepseek等AI、智能重塑时代的今天,我有两点思考,想与大家共勉。
  一是勇于探索、不断挑战新事物。从第一次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忐忑到荣获优秀青年志愿者的笃定;从刚接触学生工作的紧张到组织学院大型活动的从容。这些跨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次次“从零开始”的探索中,让勇气化作破土而出的力量,最终浇灌出属于自己的星辰花海。
  二是勤学奋进、追求卓越不设限。从大一综测的4.7提升到现在的9.5;从数模小白的迷茫到拿下数学建模国家级二等奖的自信。这些突破的背后,是一次次失败后依然不放弃的坚持。愿大家也能在学习中找准方向,不因起点而自限,不因难度而退却。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滴汗水都在悄悄酝酿收获的芬芳。
  青春奋进正当时,不负韶华争朝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肩负起新时代的重任,带着学院的期望、老师们的教诲、亲友们的寄托,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最后,再次代表学院2025届全体本科毕业生,祝学院未来继续蓬勃发展,祝老师们身体健康、桃李天下。祝同学们前程似锦,一帆风顺!愿我们此去繁花似锦,归来建科,仍是少年!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