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打马而过,转眼各赴山河。今天,我们即将告别校园,师生之情、同窗之谊让我终身难忘,让我怀念的还有校园里难说再见的小路。这一条条校园小路,正是通往成长的必经之路。
这是一条自强之路,砥砺奋进。上世纪50年代,“西迁”师生踏上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的求学之路,那时的母校还是以土路贯通,晴天吹风,黄土漫天,从东部迁来的师生们称其为“扬灰路”。新时代的我们走在梧桐成荫的宽阔大道上,从尘土飞扬到绿意葱茏,变化的是越来越好的学习条件,不变的是自强不息的精气神。未来,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我们都将以建大人的自立、自强与自信,在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这是一条笃实之路,敦行不怠。从班级生活委员到学生会负责人,从校优秀学生干部到省学联学生会先进工作个人;从校对同学信息到组织全院学生开展体育训练,再到春晚现场与全校师生志愿者一起迎接新春的共同奋斗。那些在屏幕前核对过的表格、在晨曦中校准过的队列、在深夜里打磨的方案细节,让我明白,笃实不是口号,而是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认真与执着。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钢铁般的坚韧和混凝土一样的结实,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
这是一条求源之路,躬行致远。社会实践的经历,是我们践行求源精神的生动课堂。我们在延安,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我们穿梭于应县木塔,在大遗址中触摸历史根脉;我们围坐在老乡家中,听老工匠讲述非遗技艺;我们奔赴新疆,调研灾后农房质量,共筑安居之梦。求源教会了我,不做纸上谈兵的夸夸其谈,而是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触摸历史。未来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会以求源之心锚定方向,做知行合一的栋梁。
这是一条创新之路,敢为人先。时代的潮头,永远都是由敢于开拓、善于创新的人引领。在实验室里碰撞的思维火花、在方案里交织的专业知识,早已在我们心中,种下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种子。未来,我们将保持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冲刺姿态,呵护好创新的种子,努力开花结果。
同学们,今天我们即将告别这些镌刻着青春、见证着成长的校园之路,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将永远照亮征途。愿我们带着这份精神行囊,铭记母校之恩、不负母校之望,奔山河家国,筑广厦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