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紫阁的晨光漫过图书馆的窗,当南山的晚风拂过路边的香樟。此刻的你们,或许正怀揣着初入校园的热忱与忐忑,脚步轻快地穿梭在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好奇地探寻着大学时光该有的模样。
但我知道,这份新鲜感过后,你们或许会在某个深夜陷入迷茫。当看着身边同学在各种竞赛中崭露头角,而自己还在专业课程里磕磕绊绊时;当面对未来的职业方向,翻遍招聘信息却依旧不知该往哪走时,焦虑与孤独便会悄悄涌上心头。但请一定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那些看似艰难的时刻,从来都不是为了困住你,而是为了让你在坚持中看清自己的力量。
这份力量的积攒,就藏在大学里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践中,他们都将成为你成长的阶梯。课堂上,老师指尖划过的建筑立体图、黑板上推导的力学公式,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在为你搭建认知世界的框架;实验室里,一次次调试仪器、修改方案,教会你的不只是专业技能,还有面对挫折时的耐心与坚韧;甚至是在校园里参与的志愿活动,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学会责任与协作。这些细碎的经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星光,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汇聚成照亮你前路的银河。
但不可否认,在这些经历的积累中,我们有时反而会陷入内耗。之所以陷入内耗,往往与能力无关,而是源于两种困惑:或是像在迷雾中行走,眼不知该走向何处;或是明确了方向,却在赶路的途中,渐渐忘了为何出发。应试教育的多年浸润,让我们习惯了在试卷上寻找唯一的标准答案,习惯了跟着既定的轨道前进——从中考到高考,每一步都有清晰的目标。可当踏入大学,当“寻找自己”成为新的课题,这条路上从来没有既定脚本,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都是独自探索的行者。你不必因为身边人的脚步比你快而慌张,也不必因为暂时找不到方向而自责,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节奏,本就不同。
当你带着这份对“节奏不同”的接纳继续前行时,也请你不必急于追问每一件事的意义。就像春天在田埂上播种时,无法立刻看见秋天的金黄麦浪,意义从来不是瞬间显现的光芒,而是在日积月累中悄然生长的力量——是课堂听懂知识点的豁然开朗,是图书馆阅读时的内心平静,是操场奔跑后的畅快,是社团付出收获信任的温暖,甚至是傍晚在格桑花旁吹晚风看夕阳的独处时光。
只要不是惶惶不可终日,只要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多远算多远。总有一天,当你回头看时,会突然发现,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去的坎、解不开的结,早已被甩在身后。一站有一站的风景,当下的你们,不必急于追求耀眼的成果,用平凡日子里的坚持去勾勒人生轨迹就好。要记得,我们的路定然还很长,建大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我们丈量世界的角度绝不会仅止步于此,探索未来的脚步,更要在毕业后的岁月里,坚定地迈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