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历史沿革
理学院前身是基础课教学研究部,简称“基础课部”,于1962年在原数理系的基础上组建。当时承担全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设有应用数学、应用力学、应用物理等本科专业。后经几次调整,2000年3月更名为理学院。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思路,是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和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学科建设优势
学院下辖数学、物理、力学3个基础学科,拥有工程结构力学共建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数学、物理学、力学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包含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等近10个研究方向,设有工程力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专业。重大科研突破
突破一:团队将微波技术引入到混凝土骨料分离再应用中,对微波法破碎混凝土与分离骨料的力学理论展开研究并研发了相应的中试装备和破碎系统。研究支撑了混凝土破碎方法变革和骨料分离难题的破解,为混凝土循环利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人才培养质量
建院60余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批秉持“自强、笃实、求源、创新”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校风的优秀人才,理院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喜报频频,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省部级奖项近千项,2022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校“一等奖并列第一”的佳绩。学生毕业去向
学院秉持用力、用心、用情的理念,全力抓就业、促就业、稳就业。通过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细帮扶,努力推动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每年约有40%的学生前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继续深造。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方向多元,多选择工程企业、科研院所就业,半数以上毕业生入职华为、百度、比亚迪、中建、中铁、中冶、中化等知名企业,就业情况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