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深化使命担当 勇攀学科高峰
◇ 党雨田(建筑学院)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变革期。我校锚定“ 双一流”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学科转型升级,作为建筑学院分管建筑学学科建设、国际交流合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副院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在新形势下践行使命担当,需要从战略思维、创新实践、国际视野、管理效能四个维度系统谋划,现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思考。
  深刻认识学科转型与“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和意义。学科转型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技进步趋势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随着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技术等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筑学学科正面临着从传统设计理念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的深刻变革。这不仅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创新,更需要我们在学科研究方向上紧跟时代步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升学科的整体竞争力。而“双一流”建设是国家为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学校而言,争创“双一流”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学校声誉和影响力的重要契机。在这一过程中,学科建设是核心,人才培养是根本,科研创新是动力,国际合作是助力。只有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产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构建“智能+绿色”学科新范式。依托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智能设计与绿色建筑、智能建造深度融合。学科转型必须紧扣行业痛点,以关键技术突破带动学科方向迭代。改革必然面临着对过去的无效、冗余、陈旧内容的主动舍弃,必然会带来阵痛,作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必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带头改革,投入更多精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学科在时代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要组建跨学科团队,必须深刻意识到,学科交叉是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要推动建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
  把握好学科建设的“方向标”。要深入了解建筑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趋势,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学科团队开展学术研究,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提升学科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同时,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研究基地,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搭建好国际合作的“立交桥”。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师生互访、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构建拔尖创新人才的“孵化器”。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将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校中层干部必须既是心怀“国之大者”的战略家,又是善解“急难愁盼”的实干家。面对学校争创“双一流”的目标,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明确自身角色与职责,加强团队建设。我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学科转型中勇当先锋,在“双一流”建设中敢打头阵,为学校和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