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履职尽责创新实干努力推动学校学科交叉转型发展
◇王登甲(交叉创新研究院)
  新任处级干部提升履职能力专题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等形式,对干部政治素养、履职能力、干部作风、业务本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解读,对我的履职尽责思路、创新实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收获颇多,学习后,就“怎样当好一名合格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个人思考和总结如下:
  一、理论武装,党建引领,抓好组织建设
  坚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特别是与高校科研、学科建设相关的内容,将其与交叉创新研究院的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如专题讲座、研讨会、线上学习等,确保交叉院全体成员在思想上与党中央、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明确交叉院在学校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中的定位与使命。
  高质量落实民主生活会和党政联席会制度。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交叉创新研究院重大决定坚决贯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组织生活中,鼓励党员围绕学科交叉创新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工作改进和团队协作。根据交叉院分院的学科团队、科研项目等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党小组讨论,确保党组织覆盖到交叉院的各个单元,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抓好自身队伍建设。针对党员的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需求,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技术培训、参观调研等,帮助党员提升专业技能和学科交叉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学校处室、二级学院的沟通协作,营造交叉融合、团结和谐的校内工作氛围,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工作顺利开展。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廉政教育,通过案例警示教育、廉政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良好的形象和作风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党员和群众,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二、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学科转型
  挖掘传统学科潜力,尽快布局交叉创新方向。交叉院将紧密围绕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需求,深入挖掘传统学科潜力,特别是在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冶金等建筑科技领域,推动传统学科与新兴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通过组织召开学科交叉融合工作推进会,出台《关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进一步优化布局学科交叉方向,激发科研创新活力。结合学校“国际+”转型升级思路,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知名高校,围绕研究分院实际需求,共同建设生态科学与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化平台,推动传统学科在生态科学、未来能源等前沿领域的交叉创新。同时,依托文物交叉学科特色,布局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推动传统学科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融合方面的创新发展。
  产出标志性成果,形成学科发展新增长点。引导科研人员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未来能源+”建筑科技的前沿领域,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科研项目,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度发展,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聚焦重大成果、亮点成果,力争在国家级人才上实现突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大项目上取得新的进展,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质和量均取得新的突破,力争获得省部级、行业协会等科技奖励。此外,积极促进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对接,签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同额实现翻番,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为学校学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打造交叉创新氛围,提高我校学科交叉融合基础水平。营造良好的学科交叉创新氛围,交叉创新研究院将发挥Deepseek、ChatGPT等人工智能前沿工具作用,深度挖掘并构建校内资源数据库,开发学科交叉人工智能信息检索平台,联合教师发展研究院开设学科交叉方向定制培训课程。持续打造四级学术交流特色体系,高质量举办“前沿交叉秦岭大讲堂”“前沿交叉学术讲座”“学科交叉沙龙”等活动,主办、协办大型土木建筑类学科交叉学术论坛活动,提升我校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水平,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
  2025年,交叉创新研究院将紧密围绕学校决战决胜“创一流”建设的坚定目标,发挥“建筑科技”学科链群交叉融合的引领作用,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交叉平台和团队、培养复合型领军人才、培育高水平交叉科研成果、营造交叉创新学术氛围,为学校争创“双一流”提供有力支撑。我将继续履职尽责,创新实干,努力做好推动学校学科交叉转型发展的助力者,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