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宇宙深处的道德与人性之歌
◇薛思涵(文学院)

《三体》
刘慈欣 著
重庆出版社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以为那是一片宁静与美好的所在。然而,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却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剖开宇宙这一宏大躯体,让我们看到作者笔下残酷而深邃的宇宙视角,同时也奏响了一曲道德与人性的壮丽之歌。
  《三体》构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宇宙图景。从三体文明对地球的虎视眈眈,到黑暗森林法则下的残酷博弈。故事中,黑暗森林理论中,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而宇宙资源的有限性导致每个文明都如黑暗森林中的猎手,小心翼翼又充满攻击性。这种设定打破了我们对宇宙的浪漫幻想,用一种冷静到甚至于残酷的眼光让我们感受到宇宙尺度下的冰冷与无情。
  书中对角色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叶文洁,作为开启故事的人,她的遭遇和选择成为整个故事的导火索。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年轻的她对人类的失望促使她按下按钮,向三体文明发出呼唤,这一行为背后是对人类恶行的愤怒,是对更高文明的期待,同时也夹杂着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可后来无论是ETO组织内部的种种违背初心的行为还是随着年龄渐长后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让她对自己年轻时做的决定似乎也有点恍惚和摇摆。所以,最后望向红岸基地的时候她在想什么呢,但无论后悔还是坚定,有一个事实都不会再变了。于是,她像是早已预料到了一样,在第一部的结尾望着落日哀叹,这,是人类的落日。
  大刘同样以他独特而冷静的目光刻画了诸如罗辑、汪淼、史强、雷迪亚兹、章北海、程心、云天明、维德等人物。在书中,我们看到在危机末世背景下,有人从被迫赋予职责到一生坚定地活在职责中,有人笑看危机四伏,只云淡风轻做好本职工作,乐观迎接必然发生的命运,有人近乎无情的刚毅默默成为第五名面壁者为人类生存寻觅生机,有人被世界以痛吻却仍然选择放下一切,为人类命运背水一战。它让我们看到,是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共存。
  《三体》也引发了我们对于道德的深刻思考。在宇宙危机背景下,地球人类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黑暗森林法则下的杀戮似乎与我们传统的道德准则背道而驰,但在生存的重压下,这种残酷却又有了一丝无奈的合理性。我们不禁要问,当文明面临存亡危机时,道德的边界在哪里?是坚守人类自身的道德高地,还是为了生存不择手段?这种思考让我们在合上书本后依然陷入深深的沉思。会不会印证了书中维德的那句振聋发聩的吼叫:前进!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
  从文学角度来看,刘慈欣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他以宏大的叙事展现宇宙的浩瀚,又能在细微之处描绘出人物内心的挣扎。无论是对科学技术的描写,还是对人物情感的勾勒,都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他用文字搭建起了一座连接现实与科幻世界的桥梁,让我们在惊叹之余,也对人类自身和所处的宇宙有了全新的认识。
  《三体》三部曲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它更像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人性的启示录。它让我们在仰望星空时,多了一份敬畏,在审视自身时,多了一份思考。它提醒我们,在宇宙这一无限广阔的舞台上,人类虽渺小,但人性的光辉与道德的抉择却有着足以撼动星辰的力量。
  我们必须承认无论是刘慈欣还是《三体》,都深刻地打破了我们以往对传统文理学科的固化认知,让我们对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羁绊有了更深的联想与反思。对这本伟大的作品,著名科幻作家韩松曾评价:“刘慈欣的这本小说将我们之前写的东西碾得粉碎。”是的,当第一次读完《三体》,立刻就有一个想法:天呐!居然还能这样吗?当读完一遍《三体》后再回头看欧美拍的漫威大片,也会索然无味。如此,便是《三体》的开创性。刘慈欣曾谈道:“一部科幻作品很难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让作家的幻想不那么快被推翻。”但无疑目前看来,《三体》做得很好,它也许略有缺憾,却让人无法忽视其对中国科普和中国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它也引领着很多年轻人走上对物理数学研究的梦想之旅。《三体》这部小说让中国人第一次有了代表性的科幻小说,它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关怀深深融入这个宏大的故事,当之无愧受到大众的喜爱与崇拜。如今,《三体》被国内外相继翻拍成动漫、电影、电视剧,进一步将中国科幻带到全世界,让更多人认识中国科幻,在沉浸故事的同时增加对科学与文明开化的向往与思考,增加中华文化向心力。我们有信心看到一个前途璀璨的中国科幻,我们有信心看到一个更多人关注讨论科学的世界,我们有信心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热爱走上科学大道。同时在此,我们为那些面对科幻市场惨淡但仍然保持热爱与激情为科幻文学倾注心血的中国科幻作家们深深致敬,他们不仅是科学文化的宣传家,更是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讲述人。
  无论如何,当我们还久久沉浸在兴奋的想象中时,刘慈欣却告诉我们:
  他说:“宇宙很大,人类渺小,生活更大。”
  他说:“宇宙不过是一具膨胀的死尸。面向宇宙,我只是一粒尘埃。而面向自己,宇宙则是一具死尸,而我却活着。”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