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当草堂烟雨浸润圭峰秀色,当雁塔梧桐织就浓密夏荫,我们相聚于收获与憧憬交织的美好时节,共同见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5届毕业生的高光时刻!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奔赴星辰大海的全体毕业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成长成才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默默支持你们的家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毕业季是欢笑与不舍交织的时节。这段时间,你们身着学位服,在草堂花海间拍照留念,在雁塔钟声中定格青春。这方校园,承载着你们挥洒的汗水、沉淀的时光、凝结的情谊,更见证着你们知识的丰盈与品格的淬炼。
回首往昔,匆匆数载!你们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坚定,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正见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正感受国家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你们的青春足迹,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这几年,学校锚定国家“双一流”建设目标,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学科建设再攀高峰,3个学科进入国家A类学科方阵;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奖总数名列全国高校前三,在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勇夺全国高校20强;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获批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全国高校50强;国际化办学再上新台阶,“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扩展到26个国家的55所高校,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奥什国际建筑学院,将美好人居理念和建筑科技创新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等等。这些成绩,凝聚着包括你们在内全体建大人的智慧与力量。
在这里,你们以胸怀家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建大的荣誉殿堂里书写了精美华章。你们在看似平凡的课堂学习、实验操作、项目实践中,增长了学识,锤炼了意志,塑造了品格。你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设计方案融入民生关切中,用智慧和汗水在平凡的积累中,积蓄着非凡的力量。你们当中,已经有不少同学超越自我、突破极限,在人生的序章便已崭露头角,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硕的奋斗成果,照亮了未来前行的道路。建科学院曹文强同学,在积极参与大学生支教、疫情防控、春晚节目录制等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在顶级期刊发表SCI一区论文、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赛特等奖和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化工学院艾力·尼亚孜同学潜心科研,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顺利考入国内顶尖高校读研;管理学院李响同学在朱日和训练基地获评“四有”优秀士兵,退伍返校后努力学习摘得“ 优秀学生标兵”,从祖国边境到建大校园,都书写了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同学们,你们在校期间的奋斗足迹和青春印记,将成为大家与母校的共同记忆!
此刻,你们即将告别校园,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开启人生新篇。面对纷繁世界,你们心中或许交织着憧憬与困惑:在时代的洪流中,在万千平凡的岗位上,个体人生如何能绽放出独特的光芒?那些琐碎的日常、持续的努力和笃定的坚守,是否真能汇聚成非凡的篇章?今天,我想就以“在平凡中成就非凡”为题,分享几点期许,助力你们扬帆远航!
一、在平凡中坚定信念
信念是生命的罗盘,是穿透迷雾的灯塔。回望学校的办学历史,从肇始于民族危难之际到并校于国家建设之需,从深度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到积极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聚焦城市更新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到全力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从助力乡村振兴描绘美丽画卷,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一代代建大人始终坚守着“学术立校、自强报国”的精神信念,活跃在国家建设的最前沿。我们的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怀揣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潜心于绿色建筑的理论探索和工程实践数十年,将生态民居从黄土高原建到西南边陲,从长江上游建到雪域高原,成为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工程的国际范例和样板,也给我们建大人留下了辉煌的奋斗典范。二、在平凡中锻炼品格
品格乃立身之本,良好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英国思想启蒙家施迈尔施在《品格的力量》一书中讲到:“好的品格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中华民族历来将品格修养视作人生根基。我校“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四实”校风,也是一种精神品格的当代诠释。唯有以平凡身躯承载非凡志向,以踏实步伐丈量理想征程,方能在时代洪流中铸就永恒价值。三、在平凡中锻造能力
头脑是座宝库,能力决定命运。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爆炸、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新业态、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卓越的专业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强大的实践能力,始终是你们立足社会、贡献价值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四、在平凡中成就非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长期以来,西安建大人的身影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前线熠熠生辉。我们的教授团队为“川藏铁路”等国家超级工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重大自然灾害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参与应急评估和灾后重建;为大遗址保护修缮提供科技护航;为“双碳”目标贡献建大方案。这些都是在平凡中成就非凡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