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于我而言,是一张需要自己编织的网,网的名字叫做“自我”。编织这张网的时候没有步骤教学、不能急躁,而且会比较辛苦。待编好时便会发觉,网上的绳节与细绳的凹凸有致,就如同生命的起起伏伏。
大学给予学生们最珍贵的礼物就是时间,可自由支配、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对于大一时的我来说,空余的时间会带来无所事事、会带来寂寞与空虚以及想要摆脱寂寞却无法摆脱的痛楚。但其实我心中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我想阅读更多的书籍、想尝试富有文艺气质的书法活动……然而,我都没有付诸行动,这些仅仅是对自我的期待。那一年中,没有任何一件具体的事情能作为我的精神支柱,反而还有许多让我感到沮丧的事情。我会在体测800米前焦虑地说不出一句话,会因落选而低沉,我会在搞砸一段社交关系时手足无措,会因为大学课程和高中教学方式截然不同而感到迷茫,也会因为和昔日好友不在一个学校而半夜躲在被子里哭泣。
从一个阶段步入另外 一个阶段是需要适应期的。这句话我一直知道,适应期这段路我走得举步维艰而且狼狈不已。终于在又一个崭新的九月,我迎来了我的大二。
第一个月依旧像一只刚出生湿漉漉的小鹿,手足并用摸索着。偶然间,我遇到一位一见如故的朋友。我们俩的第一次见面并没有任何交流,但第二次见面时就已经交谈到精神层面的事情,开诚布公,一拍即合。于是,激动与雀跃的情绪像加入曼妥思的可乐,直冲我的大脑顶端,我开心得快要晕眩。她告诉我不要对自己感到自卑,要去发现自己“特别”之处,这个特别之处,是于自己而言热爱且忠于的“特别”的事情,然后去燃烧这份热爱,将能量倾情献给这个“特别”的事情。于是,我的空余时间开始被阅读填充。大一时对自己的期盼终于落到实处,大二的9月中有19天在阅读,阅读时间为12个小时;10月1日至13日中有11天在阅读,阅读时间为11个小时。可能对许多人来说这不值一提,但这对我来说却是小小的进步。我在和文字共处时,感到万籁俱寂。它给予我秩序感和成就感,满足我的自我价值感。这一页一篇的书籍变成鲜红温热的血液,轻轻地流向我左边的心脏,使得这颗心脏得以更加肆意地鼓动与震颤。我明白秩序感和成就感仅仅是“自我”中的一部分,阅读也只是支撑这些的一根柱子。稳定内核、找到更好的自我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在那些大学所给予的、可自己支配时间里,突然有一天,我对电子产品提供的快餐信息感到空虚,于是“时间”和空虚推动我去思考。我想不到任何一个让我感到有意义的、且能够作为我精神支点的事情。于是这空虚又推动我去寻求最优解。就这样,这些充足的时间允许我去体会自己的各种情绪和精神需求,然后推动我去打破、重建。
大学不只有学习,还有生活。生活包含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更包含爱与知识、哲学与理想。人的衣食住行,自我的爱、知识、哲学与理想,一切都围绕着“自我”进行。大学不会指明你今后具体的未来,但大学较高的容错率和充足的时间允许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独属于自己的道路,允许我们去感知仅有一次、如万花筒般绚丽的生命。
这便是我眼中的大学——一次关于自我探索与进步的旅途。祝我们都在大学四年里能探寻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