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术业专攻 立德树人
◇周铁钢(土木工程学院)
  我是土木学院结构防灾减灾教研室的一名普通教师,自1993年留校至今,转眼间从教已31年。30年间,我与建大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一路走来,更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建大教师的自豪与荣光。
  从教30年,我见证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服务于国家城乡建设的重要学科,为国家建设、行业发展与综合国力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和人才保障,也让我时时感受到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993年留校后的最初几年,我被安排在学校设计院珠海分院、深圳分院工作,通过几年的实际工程项目设计,积累了一些工程实践经验,为后来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与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记得是2004年暑期的一次新疆之旅,机缘巧合,正好遇上全疆搞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当时新疆社会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村建房主要还是土坯建筑,如何在地震频发的全疆利用生土材料建造抗震民居,是那一年暑期我一直琢磨的课题。后来经过毛遂自荐,我毅然投入到全疆轰轰烈烈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中,利用专业特长,通过一系列科研试验、标准编制和现场指导,协助全疆各族群众建造并推广了上万户抗震民居。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步获得了自治区大力支持与住建部的认可,开始承担了一些纵向与横向的科研项目。
  后来慢慢地,从早期的徘徊、科研找不到方向,到协助基层群众建房受到鼓励与肯定,越来越坚定了自己致力于村镇抗震防灾事业的决心。也正是西建大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给了我更多的自信和底气。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作为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年轻教师,我斗胆主动联系住建部质安司,提出奔赴重灾区抗震救灾的建议。后来在住建部安排下,我校紧急成立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团队,为震后应急评估与灾后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甘肃漳县岷县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几乎新世纪以来的每次中强以上地震,都有我们西建大师生团队的身影,这些都为我校赢得了良好声誉。记得有一次在农村灾区,有位住建部领导说:“你们西建大的老师是真正是干实事的。真正了解农村实际、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只有你们西建大。”
  大家可能还记得,2022年4月29日,是个极度悲伤的日子。这一天,湖南长沙市望城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自建房倒塌事故,死伤54人。事故发生后,现场汇集了住建部和湖南省的很多专家指导救援,由于各种原因现场救援进度迟缓,我是第二天收到住建部电话,让立即赶赴现场指导。一到现场,十多个小时,我坚守在废墟前,指导消防队员建立搜救通道,协助加固两侧随时可能倒塌造成二次灾难的危房,后面又发挥专业特长,通过缜密调查,为事故原因提出了客观公正的意见,圆满完成了国务院调查组的工作,受到住建部、应急部的表扬。
  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的需求,我们西建大土木人,义不容辞、勇于担当。2016年开始的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中之重就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该工作由住建部牵头实施,5年实施过程中,全国危房改造的主要技术标准由我和土木学院的同仁起草,全国一共召开了5次农房建设现场会,其中3次由我牵头做技术负责。脱贫攻坚收官后,我和土木学院邓明科教授团队、董振平教授团队持续开展高烈度区农房抗震加固示范、设计下乡及工匠培训工作。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西建大土木学院团队还有建筑学院团队一直在引领全国乡村建设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工作。在这一领域,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西建大不输任何一所985高校,我们很强大。”
  “自强、笃实、求源、创新”是我们的校训。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这八字校训更需要我们每一位建大人铭记并努力践行。“自强”二字,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去争取、去奋斗,在教育资源配置并不平衡的今天,作为从教30年的建大一员,我深知:唯有自强与拼搏,我们才能生存,建大才能被社会各界认可,才能被兄弟院校敬重;“笃实”,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唯有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育人,才是我们立校之本,才能处变不惊,行稳致远;“求源”,要求我们要有求真证伪的科学精神,要勇于探索,勇攀高峰;“创新”,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发现、不断创造。
  在校30年了,我时常在想,建大就是我的家,为了维护好这个家,要时时刻刻想着给这个家添一块砖、尽一份力。建大给了我们施展技能的平台,我们要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为行业进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战略与重点领域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我也更加坚信: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未来发展宏图的指引下,我们每位老师也都能实现“术业专攻、立德树人”的理想和信念,做一个受人尊敬、无愧于时代风范的教育工作者。
  (本文为周铁钢教授在教师节表彰暨新入职教师培训开班仪式上的发言)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