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建筑学院的一名教师,也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一员。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年年如期而至的教师节不仅让我们亲身感受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幸福,同时也给予我们“春风化雨,师道无疆”的崇高责任。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那么,什么是教育家精神,又如何养成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细细思量、镌刻于心的修炼目标。
我于1996年来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习工作,不知不觉,已在建大度过了近30个春秋,如今回想起来,当年求学和成长的经历依然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无论是我的大学,还是我所在的团队,抑或是我自己的成长,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过往,有这么几点感受最深。
一是秉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但凡成就事业者,必是有情怀的大学者,他们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那就是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在我们团队中,也是灵魂的存在。
近30年来,团队成员凝练学科特色,开拓创新研究,从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到重点项目,从青年基金到杰青项目,从创新群体到重大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几年一个台阶,研究内容从绿色建筑到可持续发展,再到如今的建筑碳中和,不仅是国家急需,也是国际前沿,科研足迹从黄土窑洞到雪域高原,从新疆盆地到南海岛礁,未来还将探险南极大陆,真正践行着“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二是保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始终从我做起。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学思结合,专业乐业,知行才能合一。这也是为什么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参与创新创教大赛,申请科研项目,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你才会了解教学相长的重要性,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技术进步的难处,了解社会与企业的急需,你就会有攻关的方向和学习的动力,结果就会获得有价值的发明创新,形成有意义的学术成果。
三是涵养“春风化雨、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教师之道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引领与启智。面对来自不同环境,拥有不同性格与素养、不同资质与能力的学生,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是教师首先要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以研究生培养来说,有的学生踏实肯干,但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你可以让他久久为功,培养创新;有的学生比较务实,对基础研究并不关注,你可以让他去一线发现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自主性强,有的学生兴趣浓厚、目标明确,你可以让他参与课题攻关,破解科技难题。因此,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有好苗子,都能结出好果子。
万丈高楼平地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所有着“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精神的大学,是有着一群扎根西部、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万千专业建设人才情怀的大学,是有着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先河之精髓的学术殿堂。让我们一起胸怀“春风化雨、启润心智、乐教爱生”的师道精神,坚持教学科研相伴相长,将知识传授、思想启迪、人格教育融于一体,将坚定的理想信念、严谨治学的态度与积极奋进的感悟融入课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以教育家的精神内涵修为自己,将自己成长为学生爱戴、社会尊重、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本文系杨柳教授在教师节表彰暨新入职教师培训开班仪式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