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以生为本 培育时代新人
◇郭春霞
  2008年留校工作以来,我主要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力学是大部分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土木专业尤其重要。我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说:“理力材力学不好,一路兵败如山倒。”力学课程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知识结构体系,涉及很多公式推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感到枯燥而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对此,我的答案是以生为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
  一是紧密联系学科与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力学课程抽象而枯燥,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实际案例,将力学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比如:在理论力学重心的教学中,引入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的视频,小姐姐在跳舞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重心才能不倒;在牵连点的理解上,创设情境,与苏东坡的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相融合;在引入冲量的概念时,嵌入嫦娥五号发射的视频,感受国家强大带给个人的自豪感……通过一个个的生动案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离不开力学,日常生活需要、国家强大更需要,从而启发学生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激励学生做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的时代新人。
  二是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新时代有新要求,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力学教学工作的需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理念指导学习。大一新生还没有学习软件,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常常需要联立求解n个多元一次代数方程,虽然手动也能算出来,但是效率不高。对此,我会引导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卡西欧计算器,通过熟练掌握对计算器的使用,就可以快速求解。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则引导他们用matlab或者Maple软件编程计算并画图,将探究性、实践性、应用性等不同的教学手段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体验,既丰富了教学方法又促进了教学成果的转化,成效显著。
  三是坚持“学生中心”的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始终以“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信念要求自己,平时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向业内同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力求让自己在专业知识上做到“真懂”,从而保证在教学上做到“让学生真的学懂。”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雨课堂、学习通等软件,通过在手机上进行随堂知识小测验、翻转课堂等形式,强化教学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和我的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曾经被学生写进“我最喜爱的教师”征文中,也曾收到过学生犯错后的致歉信,还有课程结束后学生依依不舍的私信留言以及偷偷拍下的我讲课时的照片……这些都是我平凡教师生活中的闪光点,激励着我时刻牢记为人师表的初心。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充实自己,珍惜每一场师生缘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彼此成就。
  (作者系理学院力学系教师,获2015—2016学年、2017—2018学年优秀主讲教师奖)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