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主要成绩
“十三五”时期,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目标与问题双导向,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夯实过程管理,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指标。
1.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幅明显。共招收各类研究生12515人,较“十二五”增长了21.6%。硕士优质生源比例由53.4%增长至60.1%,博士非定向比例由63.7%提高至83.0%。
2.研究生学术成果显著提升。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6篇。研究生参与发表SCIE/SSCI/A&HCI/EI收录论文2264篇,授权发明专利610件,较“十二五”末分别提升91.7%和76.3%。参与获准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2项,研究生平均科研贡献度达76.8%。
3.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效显著。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1266项。其中,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1项,实现陕西省属高校零的突破。
4.研究生德育工作成效斐然。1名硕士生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名博士生获教育部首届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1名博士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名博士生获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
5.导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新增研究生指导教师39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8人。研究生导师共获纵、横向科技项目5271项,经费总额近10.16亿元。
“十四五”时期研究生教育主要任务和举措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以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1.持续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分类分层次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各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2.完善研究生学术创新体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设立校级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修订优博基金管理办法,改革资助方式。科学制定申请学位学术成果标准,多渠道、全方位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3.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探索跨学院、跨领域的专业学位项目制管理机制,推动交叉领域复合式培养。支持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推动专业学位学术成果评价机制改革。
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动导师育人能力提升。完善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发挥导师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实施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
5.推进招生机制改革,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充分运用“本硕一体化”“萃英计划”等手段,选拔硕士优秀生源。
6.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分类推进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分类实施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培优计划。
7.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学业预警与分流管理机制。强化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项检查、学位论文抽检等外部监督手段。
8.多措并举,全方位推进研究生国际化进程。支持学院开设双语课程和全英文课程,聘请国外优秀学者来校讲学,提升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加大“国际学术交流基金”“国际联合培养基金”资助力度,推进国际化联合培养。
9.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课程(学分)体系+学术文化品牌+创新创业实践”三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研究生创业园。激发研究生及导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自主性。
10.加强党建思政和学术诚信教育。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探索在科研团队建立党组织方式。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营造科研育人与文化育人并重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