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19年7月23日
背起行囊江湖再见
◇范哲(文学院)
  在这所大学里生活的四年时光,就像装满了金色沙子的沙漏。从踏入校门那一刻起,沙漏就开始倒转,象征时间的沙子经由缝隙间开始流逝。而今,沙子已然流逝,我们也要收获一座由记忆填满的物件——我们的青春,我们珍贵的时光。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什么。也许,我们会有所抱怨草堂校区没有雁塔校区的古色古香,抱怨紫阁和南山的距离如此遥远,也会抱怨学府城就像一座迷宫,永远分不清1栋和3栋……但是,我们仍会记得这里“汉韵唐风,群贤毕至”。这里汇聚了优秀的学科和老师,他们让我们看到知识犹如星空之浩瀚,他们是良师益友,他们倾尽所学,育才育人。四年里,我们会抱怨专业课的枯燥乏味,抱怨专业课老师的严格要求,经历的每一次期末考都像扛着枪炮穿越阵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老师们付出的辛苦。我们看不到他们清晨七点从雁塔赶往草堂忙碌的身影;看不到他们在校车上批阅高数作业和论文的认真;也看不到他们在校车上疲困的面容,我们只能看到他们在课堂上传道授业
  大学生活解惑的自信与从容。正是这样的风骨,在知与行中,传承建大校风,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除了老师,我们收获一份同窗四年的友谊,过往四年里,我们见证彼此笑,彼此哭,彼此最美的样子。有高峰有低谷,有起伏有平淡,这才是真实而平凡的大学生活。我相信,这是融入我们每一代建大人生命中的精神印记,砥砺我们不断前行。即使是现在的抱怨,也会成为我们这一代建大人特殊的情感回忆。
  在这里,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初入大学,我曾迷茫自己该选择怎样的道路,在大学里要做些什么?毕业后在哪里生活,做什么样的工作?甚至成为什么样的人?四年时间教会我的便是——定位精准、顺其心意、踏实从容,就算明天狂风怒号,随它去。当我们从初入大学时的迷茫到确定好人生规划,其实是自己从不知道想要什么到知道要什么的过程。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很多,但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如何去找寻自己的路?请多了解自己,多去尝试对自己来说不可能的事情。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创造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的老师曾告诉我:“现在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不要害怕失败,每一件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于我而言,第一次竞选班委,第一次参加辩论赛,第一次当志愿者,第一次当讲解员,第一次当主持人,第一次参与答辩等,都是突破自己的尝试。大学生活里包含了太多可能性,四年的生活里有欢笑有泪水,有辛酸也有感动,但我们从未因此感到后悔。它教会我的是努力去做自己选择去做的事情,不论成功与否,唯一后悔的便是担忧能力不够而畏惧尝试。我们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怀才不遇,而且我们的踌躇、犹豫。将自己定位为某一种人,于是,自己便成了那种人。另外,我们一直强调自由独立。的确,步入大学,我们都是独立且自由的个体,但是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当你选择去做一件事时,尤其是答应别人的约定,请尊重选择,因为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请让别人看到你身上的那份责任感。离开大学,无论是我们选择继续求学,还是选择在职场中征战四方,无论我们奔向祖国何处,无论我们目标如何,从毕业那一刻起,我们都有共同的标志——我们都是建大人,都是建大不可分的一分子。
  离开这里之后,我们可以做到什么。离开母校,并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我们新征程的起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在未来征途中,作为建大孕育的学子,不能忘记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准则,用自己所学,回报学校和社会所育。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无愧于我们的一份初心和使命,无愧于我们与建大的这一场母校情和师生缘,无愧于草堂厚重的历史和底蕴,无愧于新时代伟大的梦想和召唤。
  毕业不说再见,来日让我们江湖再见。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