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杨
前些日子,单位向全体员工征集内刊稿件,我第一个报了名。此举一出,我这个刚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用自豪的语气解释:“我曾做过学生记者,会拍照,也在报纸上发表过豆腐块。”
我热爱摄影,总想给自己的摄影作品一个“名分”。大二时我注意到校报,但当时已经错过了社团的纳新。现在我都佩服自己的勇气,居然打听到校报编辑部,以毛遂自荐的方式请求老师给我机会。
老师很和蔼,他们没有介意我的鲁莽,耐心地听完我的自我介绍以及现在想来并不靠谱的未来规划,告诉我成为一个学生记者需要的能力,并向我介绍了校报记者团这个集合了建大才子的社团。我喜欢把这段经历描述为浪漫的“邂逅”,因为我的学生记者情结由此而始。
初到记者团,我将自己定位为专职摄影记者,一门心思给编辑部输送图片“弹药”。那时的我背着相机奔走在校园热点现场,一副风风火火的架势,周围同学都夸赞我专业。偶有图片见报,我都会兴高采烈地将报纸拿回家跟父母分享。那时候,记者团的老学生记者给了我很多鼓励,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我现在的挚友。
记者团里是没有“官职”之分的,文字能力强的就带着新人写稿子,活跃的就去搞团队建设。社团活动也不限于写稿、拍照,采访大赛、新闻培训也是办得有模有样。我还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大家共同完成一篇大稿件或是做一回深入的技术交流,学生记者间的感情就愈发深厚,可能是有共同爱好的原因吧,彼此的交流总是可以轻松快乐、畅通无阻。
大三时我成为了正式学生记者。编辑部的老师也对我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得在摄影上继续进步,还得提高文字能力。为了让文字上台面,我买了很多《南方周末》在宿舍研习,并且激励自己:“只有将文字和图片结合才能诞生好的新闻。”大三第一学期我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通讯,那一期的报纸我保留了很多份,那种发自内心的欣喜至今难以忘怀。
三年的学生记者经历是充实的。因为经常跑校园新闻,很多老师都记住了我,新闻作品的发表也让我收获了很多信心,周围的同学也都说我精神状态总是那么好。大三结束时我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对此,我感谢我的记者团,因为学生记者的工作也让我养成了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曾在编辑部翻阅档案,从上世纪90年代的校报漫游到2012年,我感受了校报的发展与壮大,也发现了很多优秀学生记者的足迹。有时候我会想,将来一定会有学生记者继续翻阅校报,那么,我会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
(作者系2008级学生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