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将作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之中,把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强烈信号,彰显出坚决整治作风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当前,全党正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对正处在争创“双一流”关键节点的我校而言,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将作风建设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建大力量。
以政治引领淬炼“一流担当”。作风建设首在铸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地位关键、责任重大,必须把政治建设始终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借助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三会一课”、警示教育等多样化学习载体,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成效和经验。同时,结合党史中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从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纪律教育里,汲取敢于“刀刃向内”的非凡勇气;从“三个务必”中感悟党的初心与使命,实现理论学习从“入眼入耳”到“入心入行”的升华。
以实干导向激活“一流作为”。作风建设重在力行。当下,学校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尤其需要通过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来推动事业发展提质增速。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胸襟,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以“三个聚焦”作为破题关键——聚焦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急难愁盼的问题,聚焦制约事业发展的梗阻障碍,聚焦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短板漏洞,切实把“问题清单”逐步转化为“成效清单”,建立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成果”的有效闭环机制,真正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实际行动,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研攻关突破发展、社会服务领域拓展等方面展现硬核担当。
以制度保障涵养“一流生态”。要不断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面对“四风”问题不断隐形变异的复杂形势,党员干部一方面要牢牢守住“不越雷池半步”的纪律底线,另一方面更需努力涵养“风清气正育人”的崇高境界。要扎紧制度笼子,推动将“当下改”和“长久立”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监督合力,构建环环相扣的“制度链”,织密无死角的“监督网”,贯通纪检、审计、教代会等多种监督渠道,持续释放出“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对“躺平式”“甩锅式”等不良作风坚决亮红牌,让“马上办、现场办”成为日常工作的新常态。此外,还要大力培育廉洁文化,将科学家精神、校史文化融入教育培训,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精神坐标,让清廉之风长盛不衰、常吹常新。
以奋进之风激荡“一流气象”。从“延安作风”到“西迁精神”,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人的作风建设基因,早已深深融入高等教育的血脉之中。在冲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节点上,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让每一位干部都能成为践行制度的模范标杆,每一位教师都能化身铸魂育人的精神灯塔,每一位学子都能传承弘扬“四实”校风的文化基因,以更为严实的作风、更为饱满的激情、更为笃定的步伐,把作风建设全面融入“双一流”建设的各个环节,切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劲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全体党员干部应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镜鉴,审视思想之境,常扫作风之尘,不断修炼履职之能,让严实的作风,成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引擎,在回答“教育强国,高校何为”这一时代之问的过程中,交出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建大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