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全国人大代表赵祥模:
进一步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规模

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赵祥模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陕西省科协副主席赵祥模教授向本刊记者分享了他带来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规模的建议》,他提出虽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但“扩多少,如何扩”并不清晰。未来仍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特色优势学科发展,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现代化目标。

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大“双一流”建设

  自2015年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国家先后两批共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147所、学科数506个。但与我国高等教育庞大规模相比,当前“双一流”建设的速度、规模和覆盖面,不足以支撑我国教育强国建设任务的全面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赵祥模表示,提出进一步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规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截至2024年6月有普通高等学校2868所(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其中本科层次高校1300所左右。经过前两轮建设,目前“双一流”建设高校规模为147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约5%,占全国本科层次高校的11.2%,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仍然不足。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教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根据2025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榜总数1503所),我国有上榜高校71所,而美国为197所,上榜数量相差较大。现在距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仅有短短十余年,按照5年一轮的建设周期,仅剩两次遴选扩容的机会,时间非常紧迫。二是“双一流”建设布局不均衡。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布局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覆盖范围有限。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双一流”高校99所,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占比高达67.35%,而中西部18省(市、区)共48所,占比仅为32.65%。从隶属关系看,部属“双一流”建设高校93所,占部属高校总数( 115所)的80.87%,省属“双一流”建设高校54所,占省属本科高校总数(770所)的约0.7%,发展极不平衡。三是行业特色高校亟须加强支持。原隶属于中央部委的一批行业重点大学,在20世纪末除极少部分划归教育部直属外,绝大部分下放地方政府管理,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隶属冶金工业部)、昆明理工大学(原隶属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燕山大学(原隶属机械工业部)等,办学特色鲜明、学科实力雄厚,是行业领域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领军者。这些高校划转地方后能继续发挥学科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在相关学科领域仍然保持了领先水平。但作为地方高校办学资源有限,发展后劲不足,亟须加强支持。

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具体建议

  1.进一步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规模。建议重点加大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扩容范围和数量,将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数量从目前的147所扩大至200所以上,达到在全国本科层次高校中占比16%以上。在扩大数量的同时,建议加强对入选高校的动态管理,确保建设实效。
  2.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倾斜力度。兼顾“世界一流”和“中国特色”,优化遴选标准和区域布局,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具有潜力的高校,重点向省属高水平大学倾斜,加强教育部与省级党委政府之间的协同,争取在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中每个西部地区省(市、区),特别是在第二轮没有入选高校的省份能新增1—2所。同时,设立中西部专项支持基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科研能力和引进高水平人才。
  3.加大对行业特色高校的重点支持。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加强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支持力度,支持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特色高校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国家重大平台、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来源:3月11日“科学中国人”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