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屈展) 2月28日,我校召开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安排部署2025年春季学期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张晓辉主持。
会上,张晓辉就认真做好就业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工作认知。要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以“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工作认知,全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二是要创新工作路径,注重工作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确保就业工作有方向、有步骤、有抓手、有成效,形成全员促就业的工作合力,全力推进供需对接精准化进程。三是要直面问题困难,主动担当作为。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要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前置工作日程,强化工作力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甩开膀子、铆足干劲,全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还对下一阶段就业和研究生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10个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围绕当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秉持“全员参与、全程服务、全方位保障”的原则,持续夯实校、院两级组织“一把手”领导责任,筑牢全员就业体系。
寒假期间,各学院积极行动,与企业“双向奔赴”开拓资源,打造校企协同新范式。各学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带队前往浙江、上海、山东等重点区域,与中国建筑、日照钢铁、浙江宇视、陕建集团等知名企业展开深度对接。在与陕建集团的交流中,双方就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企业现场发布了管培生计划;在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的沟通中,校企双方期望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能力提升、实习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继续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
我校创新启动“寒假返乡促就业”专项行动,组织逾百名学生组建32支实践队,深入家乡开展学校宣传及就业资源对接活动。实践队通过人社访谈、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宣传学校,同时与地方人社部门及企业密切对接,重点调研本地产业需求与校企合作潜力,收集当地人社部门的招才引智政策及岗位需求信息。实践队返校后,通过召开班会、发布公众号推文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学生们化身“就业红娘”,邀请地方人社部门组织用人单位进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校地、校企对接平台,助力企业精准对接所需人才。
我校通过“政—企—校”协同机制,实现就业服务精准滴灌,培育就业质量新增长,通过聘任企业就业导师、加大专业硕士研究生企业导师扩容力度、开设企业订单班等方式,打造“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育人模式。
“未来,我们将持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并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就业’智慧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学生全周期的精准帮扶机制,全面助推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生工作部(处)就业办负责人张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