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润华)12月28日至29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指导,我校、长安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发展战略论坛”在西安召开。本次论坛以“与时俱进·交叉融通·体系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绍卿、蒋庄德、杜彦良、郑健龙、侯晓、卢春房、严新平、杨树兴,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宋征宇出席会议。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专家学者1500余人参加会议。
12月28日上午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蒋庄德、我校校长赵祥模、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开富分别致辞。我校副校长雷鹏主持开幕式。
蒋庄德表示,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承载着连接区域、推动经济发展、便利民众生活的重任,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学科支撑力量。陕西拥有一大批专家学者潜心钻研,在交通规划、智慧交通、智能运载、新能源应用等诸多方面屡获佳绩,期望各方充分借用会议平台,深入交流、凝聚智慧,共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携手为国家交通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赵祥模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近年来发展成绩以及转型发展路径。他指出,本次论坛旨在响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进一步梳理和明确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发展方向,凝聚学科发展力量,谋划学科战略布局,促进交叉融合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相信通过本次论坛的思想碰撞和力量汇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一定会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美好未来。
主旨报告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介绍了学科工作和未来展望。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杨殿阁教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我校校长、国际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赵祥模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于滨教授,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凌建明教授分别就“基于分布式电驱动的重载车辆设计与控制技术创新探索”“基于在轨加注的新型空间转移运输系统”“虚实融合的自动驾驶测试技术体系创新与实践”“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代码优化工作进展”“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作主旨报告。
专题报告环节,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王平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笛教授、南静航空航天大学胡明华教授等分别就“轨道交通与运载工程领域学科发展报告”“水路交通与运载工程领域学科发展报告”“航空交通工程领域学科发展报告”等作各领域专题报告。
12月29日上午,论坛召开了以“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组织、航空交通、航天交通、水路交通、综合交通”“地面运载与作业运输(含多栖运载)”“轨道运载(含磁悬浮运载)”“水路运载”“ 航空运载”“航天运载(含跨域飞行器)”“管道运输”为专题的7场平行会议,与会专家围绕学科代码优化调整、学科方向内涵和外延、关键词优化调整、重点支持方向及未来重大重点项目设置等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