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田小雄,2002年毕业于我校管理学院系统工程专业,现任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陵区田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等,获“第十五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我于1980年出生在陕西省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8年考入建大系统工程专业。求学期间,有幸遇到了一位令我终生难忘的恩师——邵必林老师。邵老师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对我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关怀无微不至。记得有时邵老师还会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的家中做客,那里有温暖的灯光、可口的饭菜,还有师生间轻松愉快的交谈,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师生间那份纯粹而真挚的情感。在学业上,每当遇到困惑或难题,邵老师总是耐心倾听,用他那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将复杂的理论化为简单的逻辑,让我们在迷雾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邵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我们的人格品质。他用自己的言行,生动诠释了“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校风的内涵,也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人生导师。
毕业后,“四实”校风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间。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企业打拼,也尝试过自主创业,事业上小有一番成就。然而,2010年,家父生病,这让我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到家乡照顾父亲。在家陪伴父亲的6个多月里,我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自己应该为家乡、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于是,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城市的事业,回到田西村竞选村委会主任,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我深知,前方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四实”校风将一直激励着我,不断照亮我服务乡村的前行之路,让我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中茁壮成长。
上任后,我从凝聚人心、团结拼搏、提高班子战斗力等入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关心村务管理。此外,我利用自己所学,自掏腰包为田西村建设门户网站。网站开通后,群众随时随地可了解上级政策、参与村中事务。
人心齐了,我开始着手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疑难问题和民生问题。为彻底解决多年来困扰村民的污水坑难题,我决定对这两个小组的道路、污水坑及排水设施进行综合治理。村里没钱,我就个人垫资并发动村里大户捐款,硬化了道路4000多米,将污水坑改造成了文化活动广场,推动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让村民喝上了纯净的自来水。2014年7月,杨陵区启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我紧抓政策机遇,发动广大群众和党员,投资2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村内照明、道路硬化、排污渠修建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让村庄真正焕发活力,我决定带领村民们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田西村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2015年,我带领村里的种植大户,流转80余亩耕地,成立了田西甘薯专业合作社,并帮助村民解决了红薯的销路问题。2017年,我带领村民扩大生产规模,流转200余亩耕地,同时进行红薯种植和育苗产业,成立了杨凌梦里田西股份经济合作社,并相继成立了7家公司。此外,田西村申报的“梦里田西创业孵化基地”吸引了20余家企业入驻。几年来,村里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多个项目,如君宝食用菌菌种培育基地、蔬立方智能农机研发中心等。这些项目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
现在的田西村,从一个落后无名的小村庄,蜕变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地,社会治安良好,邻里和睦,互助友善,安居乐业,全村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风尚正在形成。田西村先后被评为“杨陵区文明村”“杨陵区平安法治示范村”等。
大家现在提起我,总是笑逐颜开地说:“雄娃是个好样的”。我的内心深感满足,因为深知自己的每一分付出、每一次收获都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为乡亲们带来福祉,服务于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我最幸福的事。立足新时代,我将以实施“千万工程”为抓手,继续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母校专业优势,做大做强村庄规划设计业务,持续对外输出乡村规划理念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的乡村实现产业振兴,在农村这片广袤天地中,书写属于大学生村官的壮丽篇章,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