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1907.6.24—1946.4.8),又名秦邦宪,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学生运动领袖,我党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21年9月至1925年8月就读于我校母体之一的苏州工专土木工程专业,任校学生会长、苏州地区学生会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4月8日作为中共代表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有大量马列主义的译著和论著。 博古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卓越贡献。1941年至1946年,博古担任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社长期间,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和新闻领导工作。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博古汲取了国外和资本主义的办报思想,继承和总结了无产阶级办报思想,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新闻实践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党性原则。博古在新闻思想中指出:“党性原则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主张。”1942年4月,《解放日报》改版后得到中央的肯定使博古认识到原来的工作之所以做得不好是因为党性不强。博古在《致读者》一文中对什么是党报进行深刻阐述,指出:“必须贯彻着坚强的党性”,并且还提出“使报纸应该成为实现党的一切政策、一切号召的尖兵、倡导者,使报纸以党的宣传活动为中心,真正发挥党报是党的喉舌作用。”
博古还对如何开展宣传战作了论述,即“正确、迅速、确实”。在新闻宣传中要避免出现党性不强的错误,正确新闻宣传对党会起到积极作用,而错误的宣传会给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仔细的研究、认真负责。在《党报记者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一文中,博古对“党性”解释道:“用党的立场、党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每一则新闻评论、编排都围绕着它。”党性原则的关键问题是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这一论断深刻表明博古政治立场的坚定。在《党与党报》一文中,博古也指出:“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个巨大集体的喉舌。”
新闻实践过程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报也要做到为人民服务。博古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深刻意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并将这一重要思想运用在新闻实践中。他把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落实到党的新闻事业中,指出:“新闻工作者要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
在新闻实践中与群众紧密联系,反映群众的事实活动,使博古更加认识到群众的重要性。1944年2月,博古在《本报创刊一千期》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是人民大众的报纸。”“我们的记者,要为抗日民族的人民大众做事,首先为工农兵做事。这就是说,我们与有些报纸不同,不是为着少数人的利益,或者为着他们的趣味,而去卑躬屈膝。这就是说,我们决不容许对工农兵和抗日人民大众有所蔑视,对他们的行动有所曲解,我们要求很真实地报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活动、他们的意见。”
新闻实践过程中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人总是喜欢对除自己以外的人、事和物进行评论和批评,而很少从自身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博古在新闻实践过程中不但对别人进行严厉的批评而且也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自身找原因不断进行自我批评,这种品质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自我批评是博古衡量自己工作的一个标准,不论做什么他首先勇敢进行自我审视,并不断努力改进学习。他以身作则,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公开坦诚地开展自我批评。1942年3月13日和23日,文艺栏发表了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引起了党内干部与读者的不满,毛泽东批评说:“这是王实味挂帅,不是马克思挂帅!”由于博古很忙没有看送审的稿件,在4月3日的整风运动中,博古作了检讨并主动承担责任。1943年,中共中央对最近《解放日报》发表的重要文章的宣传力度提出批评,“新华社竟然没有进行广播,是不对的,应该尽快对外宣传。”博古转告吴文焘,吴写了一份检讨报告,博古阅后,在报告后批了一行字‘这责任应由我负责’,并签上名字,上报中央办公厅。
新闻实践过程中要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博古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精通新闻业务,只有这样,新闻才能写得更好。尤其是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新闻理论。他指出:“坚定无产阶级立场,提高业务水平,办好报纸,关键在于学习。”因此,他经常对报社工作人员讲:“教条主义反掉了,更要多读书。过去读书方法不对头,不读书会害人。”他还时常诚挚地劝导大家要“ 挤出时间多看书,对你工作是有好处的”。在博古的带领下,解放日报社所在的清凉山上兴起了一个学马列、勤读书、钻业务的好风尚。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整风运动,《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也是整风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在改造《解放日报》会议中说道:“ 虽说我们去年在进行党内的改造,但报纸并没有彻底完成改造要求,今年党报的改造是重点工作。”
整风运动中,博古带领工作人员认真清除错误思想,揭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解放日报》之所以党性不强,根本原因是在于思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他不断进行自我思想的改造,引导大家与错误思想进行有力斗争,并提出要反对党八股,建设新文风,使大家认识到党报是党的喉舌并且要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他指出:“ 党报的工作人员,不仅应当尊重党的领导机关,而且应当尊重党的每一个工作部门的意见。党报工作人员,对于党的每一个部门,对于各种实际工作中的同志,不可以自以为是,做‘无冕之王’,而应该去做‘公仆’,应该要有恭谨勤劳的态度。”在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中,博古认为要加强新闻记者的工作能力,强调:“记者要有丰富的知识,对边区的情况要熟悉,懂得党的政策,还要讲求写作技巧。除了学习新闻理论和别的通讯社的新闻,还要经常地搞调查研究。”
博古还建立报纸检查制度。他指出要定期检查,避免检查中的形式主义,不能流于机械与敷衍。建立了审查稿件制度,使工作更加有效率,人员更加安心工作。建立奖惩制度,指出:“奖惩是必要的,奖励有不同的标准,一种是有特别贡献,一种是业务上能完成任务。惩的方面一种是有重大过失的,一种是业务上荒废的。奖励要民主,但也要集中。”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加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工作队伍可以增强队伍间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为促进党的各项政策落实提供有力的保证,使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认真总结博古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对我们更好地继承传统,创新发展,促进党的新闻事业伟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正式发刊。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