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丹心逐梦育桃李
◇徐善华(土木学院)
  回首三十年来从教之路,百感交集,这期间遇到过市场化浪潮下“下海”的诱惑,经受过“学历、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的危机和压力。2000年,我辗转来到西安,来到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土木学院王庆霖教授、牛荻涛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土木工程安全耐久与长寿命保障研究,特别是2007年我和我的小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钢结构耐久性研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项目的支持下,构建了腐蚀环境下既有钢结构性能检测—评估—提升理论与技术体系,完善了现有钢结构耐久性诊治的方法体系,支撑了我校土木工程学科的建设发展。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培养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108人。
  三十年的从教之路,我见证了学校起步、发展和腾飞,这是节点不是终点;三十年的教学改革,我收获了成熟、勇气和胆识,这是财富不是衰老;三十年的教书育人,我闻到了桃李芬芳和馥郁芳香,这是幸福不是操劳。感谢学校、学院给我提供的这片蓝天碧海,让我坚守自己的梦想一路向前,以更加昂扬的精气神投入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为全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十年的从教经历,让我切身体会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真实含义,知识作为纽带造就了最纯洁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充满了隆重的仪式感和纯粹性。每当学生传来成长的喜讯,有的为政一方,有的成为知名学者,有的成为企业家,作为老师我都会由衷地高兴和骄傲,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工作的重大意义与价值,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对的,既感到无上荣光,更是无憾无悔。谨以三点殷切期盼,与青年教师共勉:
  一是修为师之德,做到为人师表。“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既要甘为人梯,又要立德树人。教师既是先生,更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处处彰显的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三观、品行、生活态度都无形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对自己要严加要求,大至风度、性格、习惯,小至语言、动作、板书,尽力让正能量围绕着学生。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大学生思想活跃,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老师必须关心学生所思所想,才能用合适的语言和行为传递教诲的力量。我喜欢跟学生交朋友,跟他们探讨网络热点,带他们参加文体活动,主动分享我的生活经历和处事观点,走进他们的世界,用真诚触动学生的心灵,用爱帮他们固牢飞行的翅膀。
  二是增为师之才,具备扎实学识。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对学生是一种挑战,对老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例如,近年来土木工程学科在产业升级的新形势下普遍产生了危机感,学生就业面临了一定的压力,但同时城市更新、川藏交通建设、新能源开发、海洋基建等高难度工程又面临人才的缺乏,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有力支撑建造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储备与知识传授之间已不止于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希望青年教师“立足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时刻保持“充电”状态,努力完善知识储备,注重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和有效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同频共振,使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成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源头活水,以此来增强我们为师的实力、魅力和底气。
  三是尽为师之责,潜心教书育人。教师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塑造人类灵魂的工作。教师要为花的盛开而守护,要为果的成熟而耕耘。教师的工作如同一支粉笔,在慢慢磨短自己的过程当中不断拓展自己人生的宽度,充实自己生命的厚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学生也如此,潜移默化,坚持不懈,静待花开。希望青年教师常怀育才的真心、耐心、爱心,以潜心育英才为崇高追求,把培养青出于蓝、超越自己的学生作为天职,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将上好每一堂课视为首要任务,特别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爱岗敬业、因材施教,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党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切实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彰显为师的价值。
  (本文为作者在学校第39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