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之本在师”。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学的主导、育人的主力。近年来,全体建大教师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耕耘、扎实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批教师自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讲台教书育人,让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一批教师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进科研攻关,让学校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成果有了大幅增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一批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学习交流,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让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大家以实际行动为建大赢得了荣誉,为实现“双一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建大教师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不甘人后、力争上游的意志品质,爱校建家、振兴建大的坚定决心。
回首建大的过去,四大母体院校在民族危亡、战火纷飞中,几经变迁,艰难辗转,培养了大批救亡图存的科技人才。并校以来,西安建大从原国家建筑工程部、原国家冶金部重点建设院校,到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隶属关系几经变更,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学校扎根西部、立足行业、面向全国,先后培养了包括13名院士在内的30余万名优秀人才,形成了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最为完整的“建筑科技”学科链群,以陈绍蕃、徐德龙、刘加平等为代表的建大学人,紧盯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奉献出一大批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建筑科技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回顾百余年的办学史和60余年的并校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既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又是一部自强报国的奉献史。诚如大家所知,建大不是985、211,目前还没有进入“双一流”,但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讲,建大是一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大学,是一所硕果累累、声誉卓著的大学,是一所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大学,是一所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的大学,是一所潜力巨大、充满希望的大学!
把握建大的今天,学校领导班子深入分析建大发展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提出构建“11445”发展新格局,得到广大师生校友的广泛支持和响应。我们制定“11445”发展新格局建设方案,提出110余项建设任务,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推动学校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全校上下呈现出砥砺奋进的崭新面貌,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双一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陕西省第一所部省协同试点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并获专家组高度评价;未来技术学院本博贯通培养开局良好,“双创”竞赛进入全国高校20强。我们获批了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突破;年科研经费突破6亿元,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由去年的83项增加到今年的101项,创历史最高水平。我们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重大突破,获得3个“A-”,优势学科地位更加巩固,“建筑科技”学科链群优势更加彰显。我们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组建高水平人才团队26个,1名教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6名教师先后入选“杰青”“优青”“青年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实现近十年来的重大突破。我们着力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秦创原建设,获批陕西省“三项改革”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我们隆重承办“新时代土建类人才培养暨大学校长论坛”,与20余所丝路建筑科技名校达成合作意向,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总结近年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只要加强党建,就能行稳致远;只要方向正确,就能实现目标;只要苦干实干,就能有所收获;只要团结一心,就能攻坚克难。
展望建大的未来,按照我们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收官时,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双一流”建设实现突破,三分之一以上专业达到国家一流水平;到2035年,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影响等方面成效显著,区域贡献突出,基本建成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工、管、艺、理、文、法、哲、经、教等学科有机融合的研究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即并校100年时,要成为一所创新人才辈出、优势领域大师汇集、行业区域贡献卓著、国际影响持续增强的研究型大学。学校更多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
如果说过去的建大是值得骄傲自豪的,今天的建大是值得珍惜奋斗的,那么,未来的建大是值得发愤图强、埋头苦干、拼搏追求的。实现未来的目标,需要包括广大教师在内的全体建大人团结奋斗。借此机会,我给全体教师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总书记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送给陕北公学的第一件礼物就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作为大学教师,我们不能满足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要更加注重专业背后的价值观教育,说到底,就是解决好学生为谁学习、学了知识为谁服务的问题。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价值观。近年来,高校教师公开发布不当言论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反响。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在前不久召开的党政工研讨会上,我讲了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大家要自觉增强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意识,深入挖掘专业和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加强顶层设计,深入融会贯通,传人生之道,授立身之业,解思想之惑,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要站稳站好讲台,管好管住课堂。从教多年的老师,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教学是个良心活,对学生严格要求,是一个教师有良心的表现。这几年,我们一直抓学风建设,学风整体上有了改观,但学生上课看手机、玩游戏、睡觉、不专心听课的现象依然突出,学风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流的本科教育首先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学风问题的根源还在教风。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反馈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教风存在的问题: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照本宣科,有的教师教学内容陈旧、脱离时代、脱离前沿,有的教师满足于完成课时量,教学互动少、吸引力不强、课堂管理不严格、对学生态度冷漠,等等,这些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教育最好的境界是自觉,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靠制度、靠管理,更重要的是靠教师自觉,要形成自觉的质量文化。如果校领导、处级干部听几节课就能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如果处分几个教师、几个学生就能让学风好起来,那我们就是一个低层次的大学。当然不是说这些做法不好,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还是要坚持。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全体建大教师要和学校相向而行,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堂课做起,全员参与,相互带动,形成浓厚氛围,养成行为自觉。
第二,努力提升学术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教师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学术性是大学的根本属性,学术能力是大学教师的根本能力。我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没有学术,就像医生没有医术,医生没有医术就不能治病救人,教师没有学术就不能教书育人。对大学教师而言,学术能力的提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的能力,一个是科研的能力,就像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这个问题我之所以大会小会讲,就是因为有的教师、有的干部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甚至将彼此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比如,有的教师只重视申请课题、报项目、拿经费,不重视教学;有的教师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重视科学研究,多年不申报一个课题、不发表一篇论文,等等。为什么要提升教学能力?道理很简单,教师的第一职责就是教学,我们吃的就是教学的饭,大家的编制也都是教师的编制。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中心任务,不搞教学的教师,就不能称之为教师。为什么要提升科研能力?因为我们是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缺乏科研支撑的教学,就变成了空洞的教条传输。只有科学研究不断精进,才能给教学提供不断更新的源泉,不搞科研的教师,就不能称之为大学教师。怎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呢?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空前加快,新理论、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一篇论文包打天下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我们学校的陈绍蕃教授,耄耋之年仍时刻关注着国际钢结构科技的最新进展,每年都有论文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期刊发表。先生住院期间,校领导去看他,他说:“很不好意思,我今年投了3篇论文,只发表了1篇。”前辈先贤尚且如此,我们更要增强学术能力建设的危机感、紧迫感,始终处于学习状态,始终站在学术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要积极参加培训。去年开始,学校启动实施了师资研修计划,目的就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学术能力提升。我们要求每名教师每年参加不少于1周的培训,并连续举办了两期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参加培训是教师的权利,也是义务,大家要把培训作为提升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科学安排,认真对待。要走出去学习交流。我经常讲,我们要跳出建大看建大,爬到圭峰山顶看建大,千万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关起门来自我欣赏。并校之初,首任校长甘一飞就指出:“我们绝对不会自满,我们永远要注视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大家走出去,大家自己也要主动走出去,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到行业龙头企业,到科研院所,向先进学习,跟高手过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本领。
第三,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培育师德先进典型,先后有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团队入选陕西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7人获全国模范教师或优秀教师,2人获全国师德标兵或先进个人,18人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或先进个人。他们是我们建大教师的优秀代表,大家要向他们学习,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水平。要淡泊名利,发扬关中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治学精神,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不因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研究,不因一时得失而影响远大追求,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立志做第一等的题目,出第一流的成果。新入职的教师,大部分都是985、211等高水平大学的博士,大家追求优渥的待遇,追求高的收入、好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原本无可厚非,但大家选择了教育行业,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比别人要有更强的定力,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要甘于奉献,学校会积极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做好保障,但我们资源有限,客观上也不可能满足大家所有的需要,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发扬建大人甘于奉献、爱校建家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应,同时还要多方争取资源,为我所用。我们都是建大人,建大好了,每一个人才能好,只要全校上下拧成一股绳,人人心往一处想,个个劲往一处使,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要遵规守纪,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高校教师行为准则和师德规范,珍视教师的荣誉,爱护建大的声誉,时时检点,处处设防,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底线,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大学之发展,根本在学术;学术之发展,根本在教师。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让他们工作更安心、生活更舒心,增强作为建大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荣誉感。全体建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崇尚学术,苦练内功,切实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校党委书记朱晓渭在学校第39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新入职教师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有删节,标题为本报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