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创新研究院将紧密围绕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各交叉研究平台的主阵地作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为引擎,以深化交叉创新机制为动力,促交叉、求突破、重创新、攀高峰,加快培育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和高水平领军人才,为我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交叉院的重点工作是促进各交叉研究平台内涵式发展。一是以文物院为依托,构建以大遗址展示利用为特色的文物保护全链条科研团队。充分发挥我校在大遗址保护规划设计及展示利用方面的成果积淀和特色优势,积极申报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接汉长安城、秦始皇帝陵等全国有影响的大遗址规划设计,带动相关学科和科研人员深度参与科研项目,构建文物保护全链条科研团队。二是以生态院为依托,强化以城市生态学为研究重点的生态学科建设能力。积极争取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加快推进城市空间梯度野外生态系统监测台站与中心实验室建设。对接社会资源承担生态修复等领域科研项目,尽快形成城市生态学团队的科研成果产出能力。三是以韧性城市院为依托,打造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等学科的国际交流窗口。充分借助穆罕默德教授在韧性城市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支撑我校韧性城市研究与国际接轨,引进海内外高水平人才,积极申报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开展韧性城市领域的国际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促进高质量交叉创新成果的产出,交叉院围绕搭平台、引人才、设基金、营氛围等方面,形成一系列举措。一是持续组建交叉研究机构。布局筹建环境医学与健康人居研究院、城市智能感知芯片研究院、黄土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交叉研究机构。充分发挥我校“两高一疆”的地域优势,联合地方政府、国企等,尝试在山西、青海、新疆等地组建地方研究院。二是强化人才引进的力度和精度。紧密结合交叉分院的实际人才需求,为已经引进的青年博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量身定制学术发展规划,并重点围绕生态学、考古学、水文学、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学科方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三是继续联合科技处设立前沿交叉培育专项基金,引领培育标志性交叉科研成果。四是提升交叉学术氛围。组织开展“前沿交叉学术讲座”和“建筑科技”学科交叉论坛,为开阔研究视野、优化交叉方向、提升学校学术声誉提供交流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