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青春之问的解答
◇李焱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善用大思政课,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杨航征教授的作品《改变——遇见更好的自己》,正是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成果。
  杨航征教授长期坚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第一线,始终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教育情怀,不断突破课程资源、课堂空间、理论叙事的设限,积极探索在鲜活的实践中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青春之问。
  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面对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人生课题的考量,都需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打底塑形和引领应对。但是由于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难免会产生种种困惑与不解,亟须澄清“是什么”“为什么”的模糊认识,解开“怎么看”“怎么办”的思想症结。
  《改变——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始终关照青年学生的真实困惑,从人生意义、思想方法、生活适应、职业发展、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颇具启发性的探讨,引领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勇于识变、应变、求变,开创有意义、有高度、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
  此书力求运用可感可见的生活叙事方式,讲深、讲透、讲活人生道理,以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育人效果,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本书始终聚焦可感可见的社会生活,把理论原理与生活道理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精心解疑释惑、潜心指点迷津,通过讲清道理实现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
  本书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帮助青年人褪去生活的“滤镜”,立足于真实生活,从整体丰富而协调的生活视域中的小事情讲明成己成人的大道理,使青年学生得以在丰富的社会场景和微观的心理体验中收获成长,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的力度和效度。
  马克思提出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著名论断。人之所以能够改变、并通过改变遇见更好的自己,其根本正在于实践。本书坚持从实践中来讲好人生道理,在实践中引领人生出彩,既有启迪人生的思想力量,更有感悟人生的情感温度。 (原载《陕西日报》2022年11月4日第12版)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