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职业,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在我自己的求学经历中,深知一位好老师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所以当我选择了这份职业之后,从不敢懈怠,希望能把老一辈先生们严谨治学、潜心问道的精神与品格传递下去。
对于建筑设计课程来说,除了传授知识,教师更应该以学生为本,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发现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内在的智慧,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和学生一起研究设计课题的日子里,大家交换想法与观念,帮助学生去实现他们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常常受到学生的启发,开辟出很多新的角度去理解一个我已经非常熟悉的东西,这大概就是教学相长的意义。最好的设计是心意呈现,我希望尽我所能,带给学生情怀和想象力,培养他们扎实的功底和职业素养,带着他们一点点进步,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最终看着他们的背影,为他们高兴,为他们鼓掌,这应该是一个教师最欣慰的时刻,因为我们有那份幸运,曾陪着他们成长。
(文/杨乐,建筑学院建筑学系二年级教研室教师,获2019—2020学年优秀主讲教师奖)
立德树人一直是我任教以来在课堂上和指导研究生过程的内涵和特征,因为这是培养人才到人才成长成才的必要举措,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举措。在过程中把思政教育与教书育人一同整合起来,使思政教育贯穿每一节课堂内容和互动环节。我的教学理念是通过较为吸人眼球的工程实践,带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同时以工程实践、理论模型和应用方法融合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一来学生学习兴趣高昂,二来学生能够获得将理论付诸应用的技能,在教学成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避免讲授内容枯燥乏味。在讲授过程随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除可帮促学生把焦点放在讲授内容,又可实时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效,还可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学习的不足之处。
(文/郑文杰,土木学院岩土工程教研室教师,获2019-2020学年优秀主讲教师奖)
古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从教以来,我逐渐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要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尤其是教师要持久的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扎实的功底,要有培养“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型人才的信心。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陈旧的教育教学概念,独创性地发展学生的智商和情绪智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以行业发展背景为依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与此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的科学水平。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争取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发展。为此,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大学阶段树立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拥有自信和坚强的品格,养成勤奋和努力的习惯。古人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寸光阴一寸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是古人用毕生的心血换来的真理,愿时刻警醒我们,共同成长。
(文/邢相栋,冶金学院钢铁冶金教研室教师,获2019—2020学年优秀主讲教师奖)
讲课就像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剧目,有时这出剧目演得好自己也会跟着兴奋,有时也有演得不足的地方,心里也很懊恼。在一遍又一遍的备课和讲课过程中,自己才能对课程知识有更深入和清晰的理解,进而完善授课的方式和方法。
面对网络技术与行业的发展,当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对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以完善和丰富授课方式和内容,才能真正给学生学有所用和能学以致用的知识。同时,老师的责任也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只有先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培养好自己的道德情操,才能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去影响学生。我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课堂和教学,学生也是以同样的态度反馈。
(文/刘雪超,机电学院系统检测所教师,获2019—2020学年优秀主讲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