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前,我预演了很多次上课的情景,也准备了些与孩子们课堂互动的小游戏,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待八月的降临。茅坪的山景、悠闲的晚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一遍遍地憧憬着我们相遇的画面,可从未想过会是这样相见……
突如其来的暴雨、被冲垮坍塌的路面和反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措手不及。经团队商讨,线下支教被取消,我们最终也无法前往茅坪初级中学与孩子们见面。满载期待与知识的行李箱被搁置在一旁,取而代之的是线上授课。线上授课的课时和时长减少了很多,我不得不重新调整授课方案与内容。虽然遇到了些困难,但我仍怀揣着与往日相同的真诚和热忱,与茅坪初级中学的孩子们相知相识。我们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通过QQ群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在这小小的一方空间里交换真心。
盼星星、盼月亮,开课的那天终于到来。打开腾讯会议,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进入网络课堂,我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竟不知道如何开口。孩子们都很活跃,在评论区积极留言。我的心中充满了力量,此刻我是一名光荣的老师。我鼓足了勇气用坚定的声音说:“大家好,我是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一名志愿者,是这次网上课程的历史老师。”
第一次的教学之旅开始了。从朱雀大街出发,我们探寻雁塔晨钟背后的故事,学习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文物,聆听千年前从大唐盛世发出的雄浑钟声。我们学习历史,去启发,去感悟,去鉴往知来。当我讲到西周甲骨文的内容时,大家被形象生动的甲骨文所吸引,有的孩子听完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感叹“太感动了”。的确,华夏大地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我们看到千年前出土的文物,了解到背后的故事,久远的历史便不再是书本上简洁的文字,而变得鲜活而有温度,我们学习历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也是我喜爱历史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一次上课,网络出现了卡顿,我慌了神,脸渐渐烫了起来。“老师,没事的。”孩子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我突然明白课堂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课堂上的收获绝不是单向的,我向他们传播知识与信念,他们也给予我心灵上的成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给予我足够的信任,我的心里暖暖的。孩子们答着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我们之间好似产生了一种默契,氛围特别融洽。
除自己的课堂之外,我也时常听别的志愿者讲课,受益颇多。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通过这几天的课程,我对这几句话有了新的感悟。当我们开讲的那一刻,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受教者。我们要认真地对待每节课,自信阳光地去授课,带领孩子们正确认识外面的世界。
我很珍惜这次支教机会,除了平日里教学还有茅坪支教的宣传工作。期间,我跟着队长学到了很多未接触过的技巧,推文任务锻炼了我的公众号排版与文字编辑能力,我也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们与茅坪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发生的精彩故事。
虽无法前往茅坪,看云卷云舒,会山光水色,赏夏夜繁星,但在家中授课的我,在心路上前行,与茅坪之云之山之水同望一天月。
(作者系我校熊宁爱心社陕西行知公益计划实践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