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我从秦岭山区背起行囊来到建大,有幸遇到卢才武、骆正山、黄光球、陆秋琴等一群改变人生的师长,他们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教风让我们终身受益。毕业后,十几年基层一线摸爬滚打,在脱贫攻坚上的小小成绩,依然得到母校的关注和老师的认可,给了我站在这里的底气和勇气,此时此刻无比感激。回望思索,4年建大求学以及随后18年的奋斗历程,是一个多么美好、多么艰辛、多么令人难忘和自豪的过程。借此机会,我用“三句话”与大家简要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一句话,信仰是成长的基石。毕业时,我还是一名学生党员,进入党政机关工作就是想为群众做点实事,就是在这样简单朴素的思想推动下,三年前我毅然离开舒适的办公室,告别了家中的妻儿,扛起驻村扶贫重担。正是这全国上百万扶贫干部直奔农村一线,完成了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明天,你们将要开始新的征程,开始担起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重任,期间可能会遇到很多种挫折、磨难,很多时候甚至会迷失自我。但信仰,对一个人来说,关系到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和行走的航标,只有把个人的信仰和追求融入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实现我们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精彩、出彩,也更有意义!
第二句话,挫折是成功的积淀。几年前,我接受了脱贫攻坚的政治任务,工作中遇到很多种困难,养蜂、种花、养殖等等,都无一例外地遭受过多次失败。我也曾苦恼过、沮丧过、愤怒过,但建大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从不言弃,我通过调整心态和工作思路,把农业种养殖调整为发展乡村旅游,经过不懈坚持和努力,用汗水和心血把自己所在的帮扶村打造成为秦岭北麓最美的乡村。可以说,成功之路,有许多事先无法预料的挫折,面对每一次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坚毅的精神和勇气,从挫折中汲取智慧力量,接续前行奋进、走向成功。
第三句话,成绩是奉献的见证。驻村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将一个村容脏乱、设施落后、收入较低的省定贫困村,蝶变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陕西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为组织和社会交出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答卷。先后被评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西安市优秀第一书记。荣誉只是过往,奉献永不停息。今后,我们依然要孜孜以求、甘于奉献,时刻做好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准备,把自己的青春汗水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每个角落,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亲爱的学弟、学妹,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我们建大人一定会始终牢记“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自觉践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校风,坚持知行合一,把良好的校训校风带入新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同时,我们还有母校这个强大的后盾,有万千校友这一宝贵资源,有亲朋好友的鼎力相助,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系管理科学专业1999级校友、“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西安鄠邑区石井镇栗峪口村第一书记、西安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副处长,本文为在我校2021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