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校创办冶金工程专业进行本科招生以来,冶金工程教研室距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目前拥有教职工36人,教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7人。师资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为97.3%,其中博士学位比例达83.3%。冶金工程专业现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一流专业、名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两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拥有冶金工程一级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级冶金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冶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教学平台。专业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与完善的软硬件教学条件,为冶金工程教研室教学组织管理工作高效运行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是教研室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冶金工程专业通过“雁塔学者论坛”引人才,通过“新教师入职技能培训”强能力,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促成长,通过“高校教师专业技能考试”验成效,通过“教师公派出国”拓视野,通过盯课、盯岗、盯科研的“三盯”政策促实践,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的引导与培养,并通过建立教师互听课制度,发现教师在授课中所具有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借鉴改进,实现人人参与、定期总结、共同进步。
近三年,教研室制定并完善了《冶金工程教研室课程组工作职责》《冶金工程专业试卷分析与持续改进》《冶金工程专业教学资料收集归档制度》《冶金工程教研室本科教学互听课制度安排》《冶金系实习工作实施细则》等十余项教学组织管理相关制度,并能严格执行,推进教研室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教研室长期坚持教学法活动例会制,每个月至少开展2—3次教学法活动,近三年教研室共开展100余次教学法活动,交流教学经验,进行教能培训,讨论和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师对微课、慕课等的认识理念与制作水平,冶金工程教研室于2019年多次组织了微课、慕课、雨课堂、学习通、教案设计培训及讲课比赛、教案评比、课件评比等促进教能提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冶金工程教研室进一步积极组织和培训任课教师进行网上授课,并建立了专门的QQ群进行工作部署安排、教学方法交流、学习资料共享以及技术支持等,充分有效地开展了线上教学的试播准备工作。所有授课教师均做好了课前与学生的沟通及课程演练,并结合前期其他高校线上教学的经验,制定了可靠的备选方案,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全方位地推进教研室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增强。专业增设“专业导论”课程,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增强专业认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树立专业自豪感、促进个性化培养及创新,为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跟踪本科全过程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组建创新指导团队、师生兴趣提前对接,让学生了解科研知识,为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大学生“挑战杯”等活动打基础、促创新。推动课程考核改革工作,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发展,对相关试点课程的分析结果发现,合理有效的课程过程性评价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实际学习效果,卷面平均成绩显著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基本一致,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高度一致,充分说明改革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新增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并扩大开放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比达到29.15%。建成宝钢、陕西有色等25个实习实训基地,近5年校外兼职教师在卓越班4门专业课教学中承担了30%的工作量。毕业设计中实施“专业-设计院联合指导”的模式,每年参与联合指导的学生30人左右,参加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覆盖面达到100%,参加科研训练项目和科技竞赛的学生覆盖面达到40%。近三年,本科生获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6项,校级SSRT项目38项,参加国际、全国及省级金相制样技能赛、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及数学建模大赛等获奖2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