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1年3月24日
我校研发智能新风净化系统有效阻断气溶胶传播
  本报讯(记者 笑颜)在通风条件不好的密闭空间内,病毒很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2020年12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五位一体”空气净化消杀系统发布会,该系统可以对空气中致病微生物进行全时段彻底的消杀,对气溶胶的净化率可以达到99.9996%。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我校校友侯立安教授,我校建科学院李安桂教授等做客中央电视台《生活圈——院士说科技》栏目,为大家介绍了“五位一体”空气消杀系统之一智能新风净化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主要是打喷嚏、咳嗽、大声说话时喷出的小飞沫。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如果这些小飞沫中携带细菌或者病毒,就有可能导致感染。针对气溶胶传播和病区空气污染问题,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全新的技术——“五位一体”空气净化消杀系统。
  侯立安院士介绍说,“五位一体”空气净化消杀系统主要包括然智能新风净化系统、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室内空气消毒系统、室内的环境功能材料对病毒的消杀系统以及排风的智能净化系统。“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净化单元可以单独工作,该系统可实现室内空气中气溶胶的净化率达到99%以上,能够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载体的传播。”侯立安院士说。
  节目对智能新风净化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试验。该系统核心技术是李安桂教授团队研发的“贴附通风理论与技术”。试验人员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模拟了家庭环境或者病房等需要净化空气的地方。房间的左上角是贴附通风技术的送风装置。通过一个调控型的风口将风送下来,之后贴附于房间里的壁面向下流动,到达呼吸区高度后用一个导流板将其方向改变,使其呈水平向横着吹向房间中央,随后又慢慢通过底部的排风口排到室外。
  李安桂教授介绍,与传统混合通风模式病毒、细菌容易交叉传播,通风效率低等特点相比,贴附通风的特点就是通过控制气流的走向净化环境,在提高通风效率的同时,还能避免污染空气混合交叉传播,最大限度保障室内空气的洁净,对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能耗有重要意义。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医院、工业建筑、高铁站、地铁等有效应用。
  “贴附通风理论与技术”是李安桂团队30年来深耕于室内空气与地下空间环境保障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世界可持续能源技术协会创新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安桂团队积极参与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环境的关系及风险防控”专题的研究工作,同时主持编制了我国首部《公共及居住建筑室内空气环境防疫设计与安全保障指南》,为有效保障重大疫情期间公共及居住建筑室内空气环境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遵循。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