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雁塔路13号的初心和使命
◇文涛(机关党委)
  1997年8月,我收到一封信,来自“雁塔路13号”。信封不大,是厚重的土黄色。信封上的字是手写的,一笔一划、横平竖直,流露出严谨和认真。信封上的落款,是我填写志愿时写过的校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临上学前的夜晚,我们几个即将天各一方的同学,拿着各式各样的通知书,分析猜测着每一所学校的特点。我全凭直觉,口无遮拦:“我们学校,肯定是特别务实!”
  在一个异常炎热的下午,从火车站乘坐着摇摇晃晃的大巴车来到了雁塔路13号。每一个迎接我们的学长学姐,都满头大汗、满脸笑意地说:“今天这天儿,就代表我们火辣辣的心!”
  放下行李,当时的系主任宋颖惠老师带领着我们从宿舍到南门,认识每一个建筑,熟悉每一个角落。正热的时候,宋老师陪着我们在大太阳地里走了一个小时。我远远看着她,仿佛看到了这所学校的品质。
  然后就在这所学校,呆了七年。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自强、笃实、求源、创新”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校风、校训就刻在脑子里了。给我代课的老师好像就是这样的作风:掏心窝子为学生着想,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宁愿自己吃亏也要方便学生;工作起来有“拼命三郎”的架势,生怕自己干得不够、干得不好、干得不够好;生活上很简朴、很随意,爱运动、爱看书、爱摄影,都是提高品味、提升素养的爱好。雁塔路13号,像一个有内涵、有品位、有温度、有灵魂的母亲,渐渐地立在了我的心里。日复一日地耳濡目染,我竟然希望有一天,我在别人心里,也是这样的样子。
  再后来换了种身份和角色,留在了学校,成为一名管理工作者。十几年来,我深切感受到这所位于雁塔路13号的学校,经历过什么、正在经历什么。并校以来,尽管学校隶属关系几经变更,始终不变的是这所学校国家和社会的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这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使得学校饱经沧桑却从未懈怠,历经坎坷却痴心不改。一代又一代的建大人,孜孜不倦,书写和传承着学校的初心和使命。
  午后,我专程去了趟校史馆。校史馆外墙上的爬山虎长得正好,正午的阳光落在叶子上,风儿一吹,像极了一双双闪着亮光的眼睛。顺台阶而上,看到了一幅幅熟悉的照片。照片上的面孔,慢慢都鲜活起来。一帧帧画面,从我眼前闪过。我好像看到了那些粗布青衫的先生们一丝不苟在教学,好像看到了那些德业双馨的大师们觅真求索在讨论;我仿佛看到了甘为人梯的师长们呕心沥血在指导学生,仿佛看到了大爱无疆的校友们无怨无悔在服务社会……再往前走,我听到很多急切而真诚的声音。有的说:“卯足劲加油干,众人划船力量大。”有的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你们年轻人要敢想敢干!“有的说:“你心里有足够的阳光和雨露,才能让学生得到成长……”
  出校史馆的时候,刚好听见工科楼的钟声。这是催人奋进的钟声,也是鼓舞人心的钟声。伴随着钟声的响起,建大校歌响彻耳边。我的脚步,随着歌声,铿锵有力、坚定自信。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