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网上教学活动。2月24日,我校师生相继开启了云端上课。从面对面、面对黑板到面对屏幕,从教学空间到网络空间,从传统课堂到网络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心得体会。本期特别刊发部分学生以及学校本科在线教学质量督导组专家的来稿,以飨读者。
教学相长加强互动
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无疑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考验。对教师而言,重点考察的是运用网络有效地组织教学的能力,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熟悉度、运用多种教学平台功能的饱满度、有效分配讲授内容的合理度、组织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的掌控度、多重方法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度。对学生而言,重点考察的是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积极热情地投入线上课堂学习的热情度、运用各种学习平台的配合度、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线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师线上和线下多种考核任务的能力。
可以说,教学相长是任何教学形式的共同真理。网络教学考验的是师生之间的默契,呈现的是师生教学互动的结果。
从近几周的督导听课来看,教师们在网络线上教学是成功和有效的。从学生信息反馈看,学生们线上学习是有成果的。当然存在问题也是明显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修正。
(文/顾凡)
精心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带来很高的要求。精心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直播与教学群、教学平台进行有效衔接,课前课后任务点发布,相关资料的上传,对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引导和监督,直接决定课堂效果;二是课堂直播各个环节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直播时老师面对着电脑屏幕,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也是面对屏幕,学习环境有可能对学习有干扰,有的学生主观上也容易跑神,这就要求老师对直播时间的把握,插入的课堂活动形式和时机都要精心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一是老师能及时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形,二是增加学生对课堂的粘性。通过这两方面的精心设计,提升教学整体质量。
(文/李从容)
完善课件提高学生参与度
由于老师个性差异、课程特点不同,在线授课的实际效果和听课者的感受会有不同。总体来说,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网络授课对老师的课件有更高的要求,部分老师的PPT存在文字过多、画面死板的问题,部分课堂学生参与不足,无法有效掌控课堂效果。
对此,一是建议老师们花点时间完善PPT。如,将文字转化为以关键词为主、有提示性质的短句,并以“项目符号”按照逻辑关系排列,使一个主题的表达在不丧失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更简练,学习者一目了然,不需要花精力去读长句子而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再如,用图表、动画等次序给出所要表达的复杂内容,使表达形式尽可能多样化、按逻辑和讲课顺序逐步显示。二是建议老师们积极探索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办法。事实证明,学生课堂参与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教与学两方面的体验也都越好。
(文/何盈盈) 督导的工作不光在督,更重要的是“导”。如果没有新冠,混合式教学将一步步到来。后新冠时期,混合式教学会加速实现,教学组织及管理模式、教学模式会加速重构。
——王民
网络课的标配:高质量的课件+超强大的网络平台。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资源的挖掘与恰到好处的运用。
——李峥
对网络教学(无论直播还是线上)的优缺点,师生们都有了切身体会,自是以后该扬长的继续,该避的短也要在用线下教学替代,昭示着传统以课堂为核心的传统教学在未来可以与网络教学兼收并蓄。
老师们本着对学生负责的高度教育责任感,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很快自己摸索、学习掌握了基本网络教学工具并顺利开展了网络空间下的教学,而且都在积极想办法利用好网络,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有的老师一门课教学就同时利用了几个平台。不少过去很少做讲课之外辅助教学的老师,现在都在同时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反映了教师的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不管教学效果在督导老师听课感觉和评价如何,老师们做了他们该做的,多是尽心尽力了。可能老师的个性,过去课堂传统教学的习惯和养成的那套教学行为模式,自己对平台使用的技术能力,以及网络和设备的限制,对网络教学特点掌握不够等因素导致听课中有的课感觉好点,有的课效果差强人意或者很平淡。一想到老师们战胜挑战在短时间内就能顺利开展教学,实属不易,其中的艰辛和付出是过去没有的。
——袁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