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技优势,将扶志、扶智和扶技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对口帮扶洛南县、联帮联扶丹凤县,助力脱贫攻坚。
一、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把“双百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成立了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帮扶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协调,推进落实。仅2019年,我和校长先后5次、班子成员12人次赴洛南、丹凤县协调对接,推动落实。委厅领导3次莅临检查指导工作。
二是发挥学科优势,精心策划贫困乡村规划蓝图。自2017年“双百工程”开展以来,学校先后组织500余名师生组成60多个脱贫攻坚社会实践团,深入贫困村开展村域调查与规划。
在洛南,师生们走村入户,在全县16个镇136个村庄开展基础教育、产业布局、生态环保、乡村规划、传统民居调研,精心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完成131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和“一村一策”的村域规划方案,提出规划建议400余条,使洛南县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村域规划全覆盖的农业县之一,为县上节省资金4000余万元。排查和鉴定危旧房900余户,为政府实施移民搬迁提供参考。
在丹凤,推广“美丽万湾”模式,优化农家乐运营,推广生态农业、清洁能源、污染整治、废物利用技术,开展乡村环境保护教育,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帮助村民制定村规民约。
三是发挥智力优势,助推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校与洛南县围绕花溪弄、音乐小镇开发完成选址和建设,形成矩阵效应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与丹凤县共同启动“全域旅游”规划,深度挖掘刘西有劳模精神内涵,确立“红色教育+”全域扶贫思路,利用马炉村坡地地貌,规划设计了4000㎡的丹凤县党员干部培训基地。
四是发挥科技优势,筑牢产业根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紧贴洛南县、丹凤县业态选择和产业发展模式,建成“秦巴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和“洛南尾矿开发治理”2个产学研示范基地,通过工委认定,商洛市委市政府给予肯定。正在与丹凤县联合建立全域旅游规划产学研示范基地。学校联合丹凤县向省上争取专项资金1000万元。
五是开展特色培训,激发“双扶”内生动力。学校举办洛南县城乡建设专题培训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住建局干部100余人。组织选派附中骨干教师赴洛南中学开展送教活动,与洛南县400余名教师深入探讨交流,促进教育帮扶落到了实处。
六是开展消费扶贫,推动农产品进校园。积极响应优质农产品进高校消费扶贫活动。2019年度超额完成协议任务,2020年计划完成140万元。
七是开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解决学生后顾之忧。学校十分重视帮扶县的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利用假期走访慰问学生家庭,了解困难,送去温暖,进行经济、学业、心理、就业等精准帮扶。近两年来,为13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生活补助130多万元。
二、三点体会
一是思想站位要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重大的政治任务。高校党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像推动教学科研工作一样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精准发力,助力脱贫攻坚。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推动深度合作。
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作为土建“老八校”,学校在具体帮扶中,紧贴区县需求,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形成了以助民、惠民、富民为导向,以专业-服务-需求、本科-硕士-博士、实践-教育-才干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师生在助力扶贫攻坚中思想和业务都有所收获。
三是发挥党组织作用。师生在洛南、丹凤开展帮扶活动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加压,带领师生攻坚克难。
洛南、丹凤虽已脱贫摘帽,但全校上下绝不懈怠,一定扛起持续帮扶的责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本文为校党委书记苏三庆在陕西教育系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暨春季开学部署会上的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