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长蕊)“己亥冬,庚子春,江城大疫,后及九州,华夏民众俱恐慌……文亮君不顾自身安危,坚守岗位勇不退,为世人楷模也……”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在我校2019级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基础和法律修养”课堂上,教师周郴保正在给同学们分享自己创作的《李文亮列传》。
“老师很有才,也让我们明白了面对疫情当代大学生应该用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听完周老师的课,土木工程专业1906班张珩露同学感触地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新学期开学以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等作为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讲好中国抗击抗“疫”故事。同时,学校还通过战“疫”讲习堂、战“疫”云报告等不同形式的思政“小课堂”,讲好建大抗“疫”故事,共同构筑网络思政教育同心圆。
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提前谋划,加强教学内容设计,将战“疫”中的感人故事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向学生讲授了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毛概”教研室围绕“疫情防控和爱国情怀”展开专题教学,通过探讨案例,对比不同国家处理疫情的政策、措施和效果,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结合近现代中国抗疫案例,帮助学生认识疫情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在绪论中增加“新阶段适应新生活”和“战‘疫’,我们在一起”的教学内容,分析战“疫”和身体、心理、经济、社交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活。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发挥理论优势,在人民网、《陕西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发表与疫情相关的理论文章10余篇。
为凝聚广大师生力量,彰显建大人在抗击疫情中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党委宣传部特别邀请学校教师、干部等,从各自视角与经历讲述我校师生同心战“疫”的故事。17位专职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先后走上战“疫”讲习堂,讲述了“疫情中的责任担当”“疫情防控让中国与世界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并介绍了学校总务处、保卫处、教务处、学生处、校董校友办等单位在疫情期间的工作。
学生工作部(处)采用网络直播形式推出了七期战“疫”云报告。报告聚焦疫情期间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围绕大学生思政教育、心理素质、医学防疫、学习学风、创新创业、求职就业等内容展开。截至目前,共有4.2万余人次参加了战“疫”云报告。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爱国力行,奉献担当,使思政课在线更走心。”校党委书记苏三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