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从上学那天起就接受着“爱祖国”的教育,立志要像我们的前辈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那时对祖国的认识是模糊的,爱国也基本停留在课本学习和课外读物上,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漠河、曾母暗沙、黄河、长江、长城……除了有限的图片和文字,实在很难想象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当然,后来有了广播,又有了电视——从黑白到彩色,通过它们,祖国的样子慢慢在心中清晰,容颜越来越完整,也更激发了我想亲眼看一看祖国真实样貌的想法。但那会儿父母的收入除了维持日常家庭开销,赡养老人,供养我们兄妹上学,已所剩不多,哪里还有闲钱拿出来旅游啊!直到我参加了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才有机会出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到了“江山如此多娇”的真正含义,心底里对祖国那份真挚的爱油然而生。以下只以几个感动瞬间,记录下我对祖国的这份真挚情感。
几年前的一个秋日,我因工作关系去武汉出差,去的时候是晚上的航班,而返程的航班恰是下午,我正好坐在靠窗的座位。正是夕阳西下,俯照大地之时,不经意间向舷窗外望去,眼前的景物令我大为惊叹。飞机应该正飞行在秦岭上空,俯瞰大地,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眼望不到尽头,巍峨、壮丽、苍翠、雄伟……再多的形容词似乎也无法形容眼前景象的美丽。山间偶尔会蜿蜒出几条小路,星星点点的还有一些炊烟升起,给这幽远的大山平添了许多生气。二十分钟的时间,飞机一直在这一片绿色起伏的海洋上飞行,似乎永远也飞不出这一片生机盎然的山脉了。我们的大学新校区就坐落在秦岭脚下,每天到那里上课时都会“悠然见南山”,然而从空中鸟瞰秦岭,却是第一次,令我永生难忘。不知何时,我的眼睛湿润了,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美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真的太骄傲太自豪了。也就在那时,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仁人志士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也要为这片土地捐躯的初衷。拥有着这样一片山河的人们,任是谁也是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啊!“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诗句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也都在瞬间了然于我的心中了。这样美丽的国土,这样可爱的祖国,我怎么可能不爱呢?除了倾尽全力、尽我所能,去为她付出自己的一切,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我对她的爱恋之情呢?
如果说这一次的飞越秦岭令我惊叹,那么黄河壶口之行给我的感觉就是震撼了。学生时代我曾跟随学校的社会实践考察小分队去过壶口,但当时一方面有考察任务在身,在壶口只是匆匆停留,另一方面那时的壶口周边还是一片荒地,除了听涛声、看河水,再无其他景致可以欣赏。直到去年暑假,忙于补课的孩子难得有两天假期,我忽然想起报上说壶口瀑布有实景演出,很受游客欢迎,于是一家三口启程北上黄土高原。接近四个小时的行程让孩子渐渐失去了耐心,尤其是旅游客车行进在盘山公路上时,让人怀疑那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奔腾不息的滔滔黄河难道还会藏在哪个山旮旯里吗?中午的日头晃眼,我们都有些昏昏欲睡,忽然,山脚下出现了一条黄色的“带子”,缓缓流淌。沿着这条黄色的“带子”,又走了将近半个小时,耳朵里渐渐传来了轰鸣声,似战机飞过苍穹呼啸而来,又像万马奔驰在草原向我们跑来。就在这愈益增大的轰鸣声中,壶口瀑布蓦然出现在眼前,黄色的河水从高处猛然跌落谷底,激起巨大的浪涛,继而向东流去,产生出磅礴的力量,仿佛几千年蓄积的能量刹那间在由高向低的俯冲中爆发出来,形成一股千钧之势。站在与瀑布咫尺之遥的水边,不时有沾满泥沙的水珠飞溅到脸上、身上、头发上,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母亲河所给予我们的爱抚与鞭策,仿佛在诉说着几千年她对华夏儿女的养育,种种艰辛,种种抗争,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面对如此震撼的场景,刚才还满是倦意的孩子此时变得十分专注,他像个大人似的长久注视着咆哮怒吼的黄河,不知道内心是不是也在感受着黄河的沧桑变化、风云过往,想象着黄河未来的美好场景。晚上观看壶口瀑布旁边的实景演出可以说是锦上添花,黄河大合唱更增加了我们对母亲河的景仰之情,内心里一次又一次升腾起对黄河的依恋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投身祖国建设的拳拳报国之情。
这样的水滋养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护佑着这样的水,这就是我们生长的美丽家园。而作为出生、成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也在世世代代保护、建设着自己的家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自从华夏统一,炎黄子孙保家卫国的脚步就没有停下。“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抗金英雄岳飞的铮铮誓言;“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文坛斗士鲁迅先生报国的告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立志改革、不惜牺牲的谭嗣同的肺腑之言。历代保卫家园、力求革新的英雄人物,为华夏血脉的延续、民族的自强不懈努力着,更有数不清的华夏儿女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那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而他们之所以愿意把宝贵的生命献给祖国,也正是源于对祖国深深的爱恋之情。不用说狼牙山五壮士的舍生取义,也不用说东北抗日联军中赵一曼、杨靖宇的铮铮铁骨,就是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已经让我们感动不已了。生活在这样土地上的人民是充满着使命感的,他们懂得背负的责任与情怀,保卫家园、不让外敌入侵每一寸土地是他们应尽的义务。而作为生活在先辈创造的和平年代的我们,爱国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将平生所学、满腔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去,哪怕只是做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哪怕只能发挥出一丝一毫的力量,也不愧成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这也应该是我们爱国之情的最好诠释。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沧桑巨变。对于一个国家的成长来说,七十还年轻,七十正当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人民过上富足美满新生活的日子正在到来。“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我们秉持着改革开放、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砥砺前行,不断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五千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中华民族是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的民族,中国人民是骨头最硬的人民,秦岭、黄河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她们必然还会看到我们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