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大学是你人生的拐点。从此开始,你不再是只顾埋头于教材、参考资料和习题的少年,而是必须思考自己人生、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青年,因为你在逐渐步入社会。在大学里,有你新结识的朋友、老师以及都市的繁华,各种让人应接不暇的信息、新奇好玩的东西。对于那些意志坚定的人,这是动力与机遇;而作为普通高校的普通人,则会有人迷失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不求有辉煌的人生起点,但需对准这人生的坐标,不虚度这四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即使你不想成材,大学期间也应做好下面的十条,也算是大学四年青春对后续自我的交代、埋下的伏笔。
一、工作日内不要晚于8:00起床,不要晚于24:00睡觉;因为人生的失控首先就是从睡眠失控开始的。
二、你可以不喜欢某一门课,但不要以玩手机或别的娱乐来代替,可以用来学习你感兴趣的东西,当然这个兴趣是关于严肃知识的。
三、千万不要浪费掉学校图书馆的几十万册书,即使看个书目、题目,也会使你知道今后去哪里找这些知识;因为毕业后你极少会拥有这么好的条件。
四、即使没有自己专用的地方,也要少回寝室、少躺床上;离学校近的孩子,要尽量住校少回家。
五、如果不能合群就不要逼着自己合群,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做你自己就好。
六、不要花太多心思在兼职、积累所谓的人脉、社会实践上,大学里这些往往虚而不实,且使你那颗本就不静的心盲目的狂跳,失去了仔细思考的能力。
七、身体是自己的,要关爱珍惜,每周至少运动三次,跑十公里;这样即使没有学识,还有一个好的身体,可支撑你人生的下半场拼搏。
八、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吃早餐会逼着你按时起床。各种外卖就省了,就当你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九、不要仅仅为了四、六级而学英语,需要养成阅读英文的良好习惯,无论读的什么,都会给你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户。
十、闲得无事可做时,做做高数题、画画CAD,这是你认识自己有多渣和对工具有多熟的准则;一旦自己不想当渣,这也成了奋起的支点。
当然,只有体系化的知识和思考能力,才能使自己真正有深度,不会形成偏见,否则人会变得浅薄。做到了这一点,成功就在眼前。
(作者系环境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教师,曾获2011-2012学年最受学生欢迎的主讲教师好评奖、2014-2015学年优秀主讲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