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荐的一本书是《习近平讲故事》。
既然是一本讲故事的书,我先从两个故事讲起。一是学校党委书记苏三庆在一次学科评估会上讲到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向着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苏书记说,这句话用在我们学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而底线思维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二是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志昌在学校一次全面从严治党会上,讲到过我们陕西华阴的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这是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讲的故事。
这两个故事,在《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中都出现过。
第一,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它是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出版的一本专门搜集、整理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故事的书,收录时间截止到2017年6月。全书一共搜集、整理了108个故事。人民日报评论部集结了中国一批优秀的评论高手。他们为什么要出这本书呢?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我认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确是讲故事的高手。为了让读者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个故事,评论部在每个故事后面分别配有延伸阅读,一共配了108篇延伸阅读,把故事的前因后果,背景资料补充得更为详细。
第二,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就是一本故事会,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从换个角度来看,同样是一则故事,从政治家的视角出发来讲,和一般文人视角、普通老百姓视角到底有什么不同?
反复琢磨这种不同,最后得出四个字“知古鉴今”,也就是说,习总书记讲的故事,不是为了讲而讲,而是为了通过故事来说明今天的道理,他把故事中最能反映现实的部分概括总结出来了,而这往往是最有难度,也最见功夫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故事我们听过、看过后,不能说对故事背后的道理就没有一点感触,但总有一种感觉,让自己谈体会时,总觉得不够深、不够贴切,和现实总隔了那么一层,没有大家总结的那么到位。
比如说,这本书中讲到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些故事在中小学的课本上我们都曾经学过,类似的故事很多,但在后来的写作或讲话中,往往很少能主动地用。
那么如何能够把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激活,用起来呢?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教习总书记是怎么用的,以及用的妙处。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有时不会用,不全是说我们脑筋动的不快、思想懒惰,更多的是我们缺乏有益的指导、缺乏在这方面有针对性的训练,而读这本书将会带领我们做这方面的训练。
举个例子。
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讲了一个关于康熙的故事。他说,康熙对西方科学很感兴趣,曾经连续两年零五个月不间断学习科学,后面还组织西方传教士用10年时间绘制了中国地图《皇舆全览图》,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这一重要成果长期作为密件收藏在内府,没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作用。反倒是,参与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整理带回去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高于中国人。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听完这个故事后,我们也会觉得很遗憾,缺乏眼光,错失机遇。但我们看,习总书记是怎么概括的?他概括到,这说明,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这样的概括,政治的站位、理论的高度、开阔的视野一下子就上来了。我们要学的其实就是这一点。
第三,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益处?
一是为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口,从故事的角度入手,去学习领悟。
二是丰富我们的故事存量,启发我们以后也像习总书记那样,善于用故事来讲现实的道理。自己如果有机会讲话,或者是起草讲话稿,要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生动的故事。我们常说,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
三是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自己掌握熟练了,可以给家里的孩子讲。对幼儿园、小学生来讲,是听新鲜,对中学生来讲,就会很不一样,全书共108篇故事,按熟读掌握80%,也就是86篇左右,打个折,按70-80篇来算,对写作文来讲,也是不小的素材量。
这就是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本文为机关党委“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系列活动之“我是讲书人”一等奖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