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有个人际关系很糟糕的女生来咨询,她说:老师,我已经竭尽全力讨好所有同学了,我帮她们提水、打饭、甚至洗衣服,可是依旧得不到想要的友情,我始终像个外人,感觉好疲惫,这个世界好冷漠。探究她的原生家庭关系后发现,她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家庭里,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从小到大各种需求被忽视和冷漠对待,按照她的说法:我从来没有感受过幸福。我问她:有没有感觉特别悲伤的时候?她想了良久,木然地摇头。
这个小女孩很惨,在家很惨,没有人在乎她;在学校很惨,同学都不喜欢她。但是她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她从来没有悲伤过。她恐惧悲伤,恐惧认识到自己过得这么惨。
悲伤是种负性情绪,我们唯恐躲之不及,但躲过了悲伤真的就万事大吉了吗?
我们在逃避悲伤的时候就是在逃避真实的自我
人生坎坷,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悲剧,但让我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并不是悲剧本身,而是对待悲剧的做法。一个人没有人爱,被家人忽视,遭同学冷眼,这个真相让人太难以接受了,于是理所当然地否认这种现实。你告诉自己:其实现实不是这样的,家人是爱我的,同学是爱我的。否认、逃避,这是遇到悲剧最简单的防御机制,害怕承认悲剧,害怕悲剧带来的悲伤体验,在自我与悲伤之间树起一道高墙,成功地隔离了自我与悲伤的情感。此时你的心理能量全部用在这道高墙中,你与真相和自我也就渐行渐远。于是为了证明没有人爱你是假的,你更加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取爱,不管是帮同学提水、打饭,还是洗衣服,都是为了索取爱,可是这份索取太过沉重,没有人能够承受得起,所以大家都在躲着你,因为你的付出背后隐含着太多的索取,你的证明题又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失败的伤害让你又遇到了悲伤,轻车熟路,又一道高墙被你树起在悲伤和自我之间,如此往复,自我与现实真相之间的高墙越来越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悲伤在左,幸福在右
曾奇峰老师曾经说:“一个人感知悲伤的能力等同于感知幸福的能力。”悲伤和幸福都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悲伤是对悲剧的体验,幸福是对美好的体验,这两种体验的前提是自我拥抱着现实真相。可是当自我与现实真相被一道道高墙阻隔,要如何才能感受幸福呢?在这一道道高墙之外——悲伤在左,幸福在右。
破除高墙,拥抱悲伤,感受幸福
经过许多次咨询后,这个女生终于在咨询室里失声痛哭,她说:老师,我真的好悲惨。我告诉她:你很勇敢。悲伤是一种力量,是终于直面悲惨真相的情感体验,是对悲剧的总结,是完结悲剧的仪式。在悲伤的那一刻,你的自我终于破除重重高墙,终于紧紧地将现实真相拥进怀抱,此刻悲伤就是真实自我,真实自我就是悲伤。我引导这个女生面对悲伤什么也不要做,不要抗拒,不要躲避,安静地看着它,体验它,感受它,强化自我回归的感觉,从此不再将心理能量用在构筑那一座座隔离自我与不可改变现实真相的高墙上,而只用来关注自我的感受,充盈自我。
某天,这个女生跟我描述她感受痛苦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很悲伤,在这种悲伤之中,她看到内心远处一片朦胧,就像高度近视被摘掉眼镜,后来慢慢地清晰起来,渐渐聚焦在了一块石头上,那是一块有着白色纹理的青色石头,上面栖息着一只扑闪着翅膀的彩蝶。当一个人完成了自我的回归,心理能量的回归,视野终于从关注外界回到了关注自己的内心,渐渐聚焦于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和人,会产生一种为自己而生的力量。这种感觉有点像一个人面临巨大危机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内心中最主要的需求,如禅宗悟道之境界:明心见性。这也许就是来自悲伤的赠予,当他以悲伤完结悲剧,聚焦内心,就不再关注别人对他的看法,不再向别人索取,因为他此刻拥有为自己而活的力量,当这种力量充盈的时候,幸福——就在你的右边。
(文/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