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凯
墨斗,又称“班母”“准绳”“绳墨”,在东洋称为“墨壶”“墨瓶”,其发明者传说为中国建筑业的祖师——鲁班。墨斗是中国古代建筑建造过程中最常用的建筑工具,发挥着取直、定平、校正的重要作用,是成就栋梁之材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同时,古代先贤还赋予了它特殊的文化含义,以墨斗来教育人们守规矩、知准则,把它作为校正是非曲直的化身。
1.墨斗的历史与文化
目前我国所发现最早的墨斗为西汉时期所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墨斗目前未见实物,其形象在当时绘画之中有所表现,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中绘有当空飞舞的伏羲、女娲,位于左侧的伏羲,左手执绳,绳下悬挂“天圆地方”形的墨斗。该窟开凿于西魏时期,是墨斗目前最早的画面形象。在传世伏羲画像中,基本都是手执墨斗。
隋唐时代墨斗实物目前在日本有藏,日本正仓院藏有唐代“紫檀银绘墨斗”与“银平脱龙船墨斗”,为唐代时由日本遣唐使自中国带回之物,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墨斗实物。宋元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墨斗的应用范围亦愈加广泛,墨斗的形制与称谓也趋于固定,一般为方圆结合的形式,沈括《梦溪笔谈》中说:“軎(wei)文象形,如绳木所用墨斗也。”明清时期,墨斗形式日趋丰富,形式多样,从现今遗存的实物即可看出。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墨斗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演变始终是围绕其实用功能而进行的。
虽然宋代以前的墨斗实物难得一见,但从丰富的文献记载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它作为重要建筑工具的悠久历史与使用的普遍性。成书于先秦时期的《世本·作篇》中记载了墨斗的发明者:“倕作规矩准绳。”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墨子·法仪篇》更记载了墨斗在当时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悬,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西汉刘安所作《淮南子·主术训》中则把墨斗喻作谋事之主,上正则下直,其文曰:“得失之道,权要在主。是故绳正于上,木直于下。”《管子·宙合》:“世用器械,规矩绳准,称量数度,品有所成。”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中也以“绳墨之侧,不拒枉才”的句子将墨斗比喻为选纳良材的老师。
2.墨斗的结构与形式
从现存墨斗实物来看,中国古代墨斗的结构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整雕式、板柄式、手推车式、牛角式。整雕式墨斗一般由一整块材料雕刻而成,多为一种动物形象,材料考究,造型精致。板柄式墨斗的墨仓、线轮一般置于板柄一侧,侧板上常常被装饰雕刻成各种形象,趣味盎然。手推车式墨斗整体则做成独轮车式样,该类型墨斗从各个角度欣赏都是三角形,具有非常的稳定性。牛角式墨斗以牛角或仿牛角形制作而成,其整体造型的流线更适于工匠操作使用。
从现存墨斗实物的雕刻艺术形式上来看,主要分为动物类和生活器物类。动物类墨斗雕刻形象主要有自然界中的松鼠、狮子、乌龟、仙鹤、猪、狗等和神话传说中的龙、凤、麒麟等形象,现实中的动物与想象中的瑞兽都被古代匠人赋予到墨斗造型中来。生活器物类墨斗是把各种生活用具的形象融入墨斗造型中,最为常见的是鞋子形状的墨斗,传说鞋形墨斗可以辟邪。还有一种船形墨斗,应该是江南地区工匠所制作。到了近现代,随着现代化工具的出现,又出现了汽车等形状的墨斗。无论是动物还是生活器物的造型,创作源泉都来自己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
3.墨斗的寓意
墨斗是古代工匠随身携带之物,每件墨斗的工艺也最能直观反映出使用匠人的技艺水平,因此也不难理解很多墨斗为何被雕刻制作得精美绝伦了。墨斗本身除具有实用和审美价值外,它的深刻寓意也不容忽视,墨斗(准绳)自古以来就被人们作为法律规则的象征,《庄子·天下篇》中说:“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管子·七臣七主篇》中说:“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唐代章怀太子在《后汉书》注中亦曰:“绳墨谓法律也。”柳宗元在《梓人传》中更是借匠人之口将治国的纲纪、法制比作匠人所用的绳墨。无论是将其喻作法律还是纲纪,都是由其固有的实用功能而予以发挥引申。
校史馆以“准绳”为主题举办的中国古代墨斗展,在展示墨斗的同时,还辅以相关古代建筑文献和建筑技术知识的解读,使观者拓宽文化视野,对中国古代建筑工具与建筑技术有了比较形象和直观的认识。除了向大家展示了形态各异的墨斗和文献以外,还在于宣传国家所提倡的“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是结合学校当前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睹物思义,让观者“守规矩、知准绳”,明白其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