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校企联合指导实现教学与实践有效搭接
“卓越计划”试点班毕业设计“真刀真枪”练真功
  本报讯(记者赵阿锋 通讯员 张静)2014年4月14日上午,土木工程专业的郭秉森按照毕业设计的“规定动作”,将画好的2张结构实验室的建筑设计图,送到了土木学院教学办。这组图纸是在学院冉红东副教授和陕西德赛建筑设计公司陈孟荣高工的双重指导下,完成的毕业设计第一部分。校、企两位指导教师分别对这份图纸进行打分和意见反馈。
  和郭秉森一样,我校首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151名同学,将用15周的时间,在校、企指导老师的联合指导下,“真刀真枪”地进行毕业前最后的“实战”训练。
  “全部是真题真做。”土木学院教学办庞云龙老师表示。土木工程专业2014届“卓越计划”试点班的64名同学中,37人做办公楼、酒店等公共建筑设计,5人做住宅项目,21人做大空间钢结构设计,还有1名同学选择对修正压力场理论进行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的毕业设计题目则来自中石油、陕西生威建材、尧柏特种水泥等多家企业的具体项目。
  郭秉森入校的2010年,我校作为国家首批“卓越计划”试点院校,在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5个专业进行试点。试点专业按照“3+1”模式组织教学,规定企业学习阶段累计不少于40周,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冶金工程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大四学生杨军和他的同学先后去过汉钢、宝钢、济源钢铁、龙钢实习并参加网络炼钢大赛,使他们对高炉、转炉、出铁平台、出渣平台的功能构造以及烧结、球团、精炼、连铸等工艺的认识从概念化变得形象具体。
  创新素养和动手能力的提升,让“杨军们”在求职中胸有成竹,对于此次毕业设计更是受益匪浅。接到任务书——“用锰铁炉渣为原料制造矿渣棉的加热工艺探讨”后,杨军很快便勾勒出了生产工艺设计的大致框架。
  学校鼓励学生走出去,也邀请专家进校来。环境学院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请来中联西北院等多家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其中不乏总工程师、副院长等功力深厚的行业专家。
  “更精准、更切工程实际的要求,让我感受到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在签约单位一边实习一边做毕业设计的刘博文感触颇多。
  学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校企联合指导实现了在毕业设计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的有效搭接。
  据悉,截至目前,我校已有10个专业进入“卓越计划”。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