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叔陶(1913—1968),结构工程和工程力学专家,并校初期五位二级教授之一。几十年来带病坚持工作,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对弹性力学、板壳力学、塑性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参加过人民大会堂和武汉长江大桥建筑方案的审查工作。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鸿典(1905—1995),中国第二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建筑教育家、书法家,并校初期五位二级教授之一。西安建大首任建筑系主任,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的教学和研究,完成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东北工学院冶金馆等30多项建筑设计及《建筑理论基本问题探讨》等论文,参加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部分。
赵文钦(1908—1986),土木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和研究,并校初期五位二级教授之一。曾任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学院副院长等。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耸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理事等,发表《对于高耸构筑物风振计算的探讨》等多篇论文,先后培养了多名研究生。
张剑霄(1911—2015),结构工程专家,并校初期五位二级教授之一,长期从事钢筋混凝土弹塑性理论的研究工作。曾任建工系主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副院长等。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及建设工程的研究、设计与管理,如哈尔滨大型电机厂的重大技术改造、西安市报话大楼的结构设计等。
许继曾(1905—1989),并校初期五位二级教授之一,建工系首任系主任。长期从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编写了《工程力学》《静力学》等讲义,曾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1957年调至山东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