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关怀勉励
第03版:关怀勉励
第04版:纪念徽标
第05版:内页导读
第06版:薪火相传
第07版:薪火相传
第08版:薪火相传
第09版:四校合一
第10版:四校合一
第11版:初期往事
第12版:初期往事
第13版:时间简史
第14版:院长相册
第15版:名师风采
第16版:育化英才
第17版:育化英才
第18版:科技富民
第19版:科技富民
第20版:科技富民
第21版:科技富民
第22版:人文化成
第23版:大美校园
第24版:携手同行
第25版:祝福建大
第26版:毕业时刻
第27版:毕业时刻
第28版:母校情深
第29版:母校情深
第30版:母校情深
第31版:诗歌广场
第32版:活动指南
标题导航
并校初期教授名录
给农民建房子
和甘院长面对面
版面概览
旧版回顾(1999-2015)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并校初期教授名录
陈叔陶、刘鸿典、赵文钦、张剑霄、许继曾、胡粹中、沈新铭、萧贺昌、彭埜、朱葆初、陈绍蕃、江祖岐、王廷相、钱鸿缙、李兆源、许志家、刘衷炜、王守则、刘克智、余士璜、徐汇俊、郭毓麟、谭炳训、许贯三、程璘
陈叔陶(1913—1968),结构工程和工程力学专家,并校初期五位二级教授之一。几十年来带病坚持工作,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对弹性力学、板壳力学、塑性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参加过人民大会堂和武汉长江大桥建筑方案的审查工作。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鸿典(1905—1995),中国第二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建筑教育家、书法家,并校初期五位二级教授之一。西安建大首任建筑系主任,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的教学和研究,完成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东北工学院冶金馆等30多项建筑设计及《建筑理论基本问题探讨》等论文,参加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部分。
赵文钦(1908—1986),土木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和研究,并校初期五位二级教授之一。曾任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学院副院长等。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耸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理事等,发表《对于高耸构筑物风振计算的探讨》等多篇论文,先后培养了多名研究生。
张剑霄(1911—2015),结构工程专家,并校初期五位二级教授之一,长期从事钢筋混凝土弹塑性理论的研究工作。曾任建工系主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副院长等。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及建设工程的研究、设计与管理,如哈尔滨大型电机厂的重大技术改造、西安市报话大楼的结构设计等。
许继曾(1905—1989),并校初期五位二级教授之一,建工系首任系主任。长期从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编写了《工程力学》《静力学》等讲义,曾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1957年调至山东海洋学院。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和建设,1956年9月12日,一所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学科精华的高等学府——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在古都西安正式开学。
并校初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仅教授就有25人,其中国家二级教授5人,分别是陈叔陶、刘鸿典、赵文钦、张剑霄、许继曾。
多年来,历代先师根扎西部、教书育人,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尤其是他们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人格的魅力已然成为学子心中永远的楷模。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