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万般不过恰好

  毕业前很热闹,可能四年来的欢声笑语都不如这几天几夜。
  我们聚在一起谈离别的事情,说不清的笑着就哭了,一杯就醉了,似乎正是分离之时的莫大感慨才炸开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在失控的欢笑泪水中看着最真实的彼此,说着四年没有说过的话,疯着四年未敢疯的疯狂,于是,更加不舍,又更接近离别。
  几年前曾有的隔膜与抱怨,都成了自嘲和相互的调侃。
  我们像是终于奋不顾身地点燃自己,绽开一个明艳的烟花,以肺腑为彼此祝福,而后各散。
  收拾最后一件行李的时候,宿舍只有我一个人,反反复复,一步三回头,一次一次准备关门,一次一次又下不去手,最后拿出手机开了全景,转了不知道多少圈,把每一个角落都拍了个遍,把钥匙放到了舍长的桌子上,一狠心,关门。
  临近毕业的日子也正值高考校园开放日,一个四年叠着一个四年,一届带着一届的祝福与教诲蹬着脚踏乘风向前。
  新生交流会的时候,学妹学弟问得最多的差不多就是——“该做些什么”“干这个会不会浪费时间”“有用吗”……我曾仔仔细细地回忆了一下自己从中学至今的十年求学时日,竟然想不出来哪一件事情是该做的,哪一件事是没有用的。
  刚刚大一的时候,有一位熠熠发光的学姐来为我们开过讲座,当时礼堂里面挤得不行,都是做梦都在想着明天的十八岁。会后我问过那位学姐大学里面做些什么比较好,学姐说,想好了就去做。
  我当时觉得学姐真是赶时间赶得答非所问,可是几年后的我还是说着一样的话。想来任何事情都是做了才知道该不该做,适不适合自己做,不过即便是做了一遍之后才恍然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干这个的料所以从此打住,这个过程带给自己的新奇与满足,选择恐惧到一锤定音,都是满满的收获,故而日后回忆起来,根本不忍心把它们划到“费时间”的行列去。
  例如我,交流困难症晚期,一想到要和他人说话就心惊胆战的我,竟然在一入校就加入了记者团,虽然相遇是偶然巧合,但是从此四年,享受了太多前所未想的获益匪浅。
  我们会在大学生活中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摄取知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事情,在以后以后再以后的日子里,只会觉得自己当初学到的知识太少太少。你认真而努力的模样绝对不会与五光十色的校园不搭调,更是晨阳或晚辉中清丽的美景。
  加入一个自己喜欢的社团,从此便多了一个家。
  稍微清闲的日子,看看历史书,过去的日子里那一个又一个完整的人生、沉浮起落的身影或许会带来很多启发。
  自己的故事如果越想越乏味,不如去听听他人的……做一个收集故事的人,心里面会多了无数扇门。
  暑假的时候打一场工,品味品味古城里蒸腾的热气。
  复习英语的时候带一次家教,回忆回忆当时同病相怜的自己。
  考研复习的日子里,裹紧大衣疾步来往在未明的天、已黑的夜……
  在乘风破浪的年岁里,你咬牙坚持的侧影,攻克难关的喜悦,怀揣梦想的忐忑,苦中作乐的欢笑,都和你的天地相得益彰。
  那些适合自己的一切,都无法被否定。
  成功的故事里都藏着许许多多的不可思议,这些质变的后面累积着大量撰稿人一笔带过、他人顺口一提的量变,积攒这些繁冗的量变需要太多小到自己都不屑去做的事情,一点一点,像是艰难地举着一个大水缸,晃晃悠悠地接在一个嘀嗒嘀嗒的水龙头下面,有的水滴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半天都滴不下来。
  不知所措的时候,请选择难走的那一条路,因为那个方向太精彩,太绚烂:我们会变化,会找到越来越适合自己的配套装置;我们会惊讶,发现自己的身躯会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也有泪水,但又感激,只有枪林弹雨的前线才能遇到并肩作战的好战友。
  他们的真诚、关心、帮助、恰到好处的支持,是我们枯燥无聊、或是重担压身的生活中最好的平衡。
  接过学位证书,毕业,从一个空洞的词汇变成了最后的一件行李、宿舍的最后一张照片、走出校门的最后一回顾。从前,我的生活中满是你们,常常不在意,从此,我的记忆中全是你们,一起努力,一起坚持,一起笑一起泪,分别不过三天,就开始商量重聚。相逢时,曾抱怨一切不是最佳,离别时,发现一切都是恰好。
  万般不过你我他。 
  

(文/郑湘宜)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