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文生
要点三 准确理解平行志愿的内涵及如何定位
(一)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 平行志愿考生可同时填报四个平行第一志愿院校(即A、B、C、D志愿),四个志愿属于平行关系,不是平等关系。对考生而言,A、B、C、D是有先后顺序的;对院校而言,任何一个志愿投出都是第一志愿(院校看不见考生所填志愿的顺序)。同类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按位次高低)排序,逐分检索投档,高分先检,低分后检,同分数高位次先检,低位次后检,不能跳检。平行志愿投档方式体现了“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也就是分数的价值高于志愿的价值。
平行志愿投档程序具体为:当检索到某考生档案时,先看考生所报A志愿,若A志愿符合投档条件(A院校名额未满),即可向A院校投出该生档案,如果A志愿不符合投档条件(A院校名额已满)则无法投出,继续检索考生B志愿,依此类推,直至符合投档条件的志愿院校投出。考生档案不管A、B、C、D哪个志愿一旦投出,不再检索该生其他志愿。如果该生服从专业调剂,被投档院校录取的机会很大;如果考生所报四个志愿均无法投出,说明该考生所报四个志愿均过高,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到下个批次院校录取。
(二)平行志愿的基本特征
特征A:平行志愿有四个平行院校,最多有四次检索机会,并非有四次投档机会,因为检索全部完成后,同批次所有院校同时投档录取。对院校而言,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而且都是第一志愿;对考生而言,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根本不存在第二、第三志愿院校投档的情况,这一点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清楚。务必消除四个志愿有四次投档机会的误解。这正是平行志愿区别于传统志愿的标志之一。
特征B: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告知考生:平行志愿投档办法只考虑考生档案是否投进拟报院校,根本不考虑也无法考虑专业是否服从情况,能否录取、专业能否满足是学校与考生的事,也就是说对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要求较高,(若服从专业调剂进档后录取可能性很大,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一旦专业志愿不能满足时,退档的机率很大),退档意味着志愿失败。因此了解平行志愿两大特征非常必要,考生和家长要正确理解平行志愿的内涵与定位,报志愿一定要科学定位,合理搭配,拉开梯次,保证四个志愿其中之一录取,则为成功。
(三)平行志愿的科学定位 填报本科批次院校的平行志愿定位有两种组合模式。第一种为(冲高—稳妥—保底)组合模式,即以平行B志愿(稳妥院校)定位,平行A为冲高院校,平行C、D为保底院校,这种组合为常规组合。其特点是以争取本人最心仪的学校为目的而适当降低对专业的要求,若冲高成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有退档的风险。第二种为(不冲高—求稳妥—保专业)组合模式,即以A志愿录取把握最大,而且是以基本满意的院校和比较喜欢的专业直接定位,将稳妥院校确定为平行A院校,其他平行B、C、D均为保底院校,这种组合称为非常规组合,其特点是保证专业而放弃争取较高档次院校的机会,若定位准确基本无风险。以上两种组合均可,考生可视本人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建议:高分考生选择常规组合模式;中低分考生选择非常规组合模式较切实际。
要点四
如何正确处理学校、专业、城市三者关系 在高考报志愿众多因素中,最主要的三大因素是学校、专业和城市。三个因素是考生和家长始终难以绕开的困惑。学校、专业和城市三者有何关系,又是如何相互影响,考生应如何正确处理三者关系,如何取舍,本次讲座就如何摆正三者关系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校档次与专业应如何选择
总体上讲,在基本保证考生专业愿望的前提下,尽可选择档次相对较高的院校。一般情况下,档次较高的院校录取分数较高,专业不一定能满足;而档次相对较低的院校录取分数较低,专业容易保证。考生在挑选学校和选择专业时,则应统筹考虑,应抓住主要因素(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由于本人分数是不变的,学校和专业之间为互补关系,若看中学校则要适当放宽对专业的要求,若要保证专业则应适当降低学校档次,两全其美的情况甚少。为此建议:报一本、二本院校志愿,高分考生尽可选择档次相当较高的院校,专业适当放宽;中分考生两者兼顾;低分考生首选专业,次选学校。若考生将来不一定从事所学专业或打算改行,首选学校也是一种选择;报三本院校志愿,学校与专业兼顾,学校因素略有侧重(尽可选择有实力、社会认可度较高院校的独立学院);报高职(专科)院校志愿,首选容易就业的专业,在保证专业前提下,尽可选择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专科)院校更好。
(二)学校档次与城市应如何选择
一般情况下,考生报志愿优先考虑地域也是对的。因为地域优的城市整体条件和环境较好,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但地域优的城市院校录取分数普遍较高(北京、上海高校一般高出其他城市同档次院校30分左右),此外学费、生活消费都相对高。在选择学校与地域上无固定模式参考,看中地域还是看中学校,考生要权衡利弊,应视本人实际情况而定。先设定专业是基本不变的,学校与城市两者为互补关系。若看中档次较高的学校,则应适当调整降低对地域的要求;若一定要去某大城市,则应适当调整降低院校档次。如何取舍与把握,为此建议:若同档次不同城市两所院校录取分数相差在20分以内,尽可选择地域占优的院校;若同档次不同城市两所院校录取分数相差在20分以上甚至更多,则应考虑选择地域欠佳但学校实力强的较为合适,将来通过考研再调整学校,达到去理想城市的目的。希望考生能充分利用好30分左右的地区分数差,务实处理好选择学校和选择城市的关系。
(三)专业与城市应如何选择 由于考生本人分数是一个不变量。预先设定的学校,其档次基本上也是不变量,专业与城市则是可变量。若两城市拟选学校档次相当,专业与城市则为互补关系,若要去地域占优的城市,则要调整降低对专业的要求;若要保证专业,则要调整降低对城市的要求,可去一些其他城市也是一种选择。为此建议:高分考生在专业基本保证前提下,尽可选择地域占优的大城市上学,或选择地域一般的国内一流名校,专业适当放宽也是一种选择。中低分考生,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尽可选择理想专业,适当调整地域或略调整院校为上策。在学校档次不变的情况下,专业与城市两者不可能同时满足,只能保一舍一。
总之,在选择学校、专业、城市三个因素上是有冲突的,考生一定要深思熟虑,要理清报考思路,要清楚自己首先要什么、保什么、舍什么,尽可争取什么等,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正确处理好学校、专业、城市三者关系,作出符合自己实际的科学选择,一定能设计出各方面都相对比较满意的方案,这就是成功的志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