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立何德?谁来立?如何立?
——开展“立德树人”工作需要解决好的三个问题
  王燕平 王海波 范鹏飞
  前不久我校举行的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主题演讲环节凡是抽到“立德树人”这一题目的选手,几乎都没能充分发挥。参赛选手对“立德树人”似乎是“个个心中皆有”,但却“人人陈述未明”。
  这表明有必要就“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内涵加以探究和明晰。
  在中国传统人才观中,更重视探讨“德”与“才”之间的关系。如清代曾国藩,其“德才论”颇具代表性。他认为“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
  而在当代,“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外延则要远超过传统的“德与才”之间的关系。对教育而言,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际工作中,欲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解决好“立何德?谁来立?如何立?”这三个问题。
  一、立何德?
  200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正式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使用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表述。到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那十八大报告中的“立德树人”的“德”的内涵到底指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因为就在十八大报告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德”之内涵便是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次进行表述的,但它们之间实际上是相互支撑、相互转化、相互融合的,因为无论国家、社会,其最终落脚点都只能是“人”。例如,国家如欲实现“富强”,离不开公民的“爱国”和“敬业”,否则无异于缘木求鱼;而国家的“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平等”如欲实现,缺少了公民的“友善”和“诚信”则无异于海市蜃楼。
  所以,“立德树人”,就是要“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树”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指出“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法律修正案的修改内容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充分印证了“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在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为当下中国社会“德”之内涵后,我们还需要明确“立德树人”这项工作的实施主体,也就是由谁来具体落实的问题。
  二、谁来立?
  “立德树人”,从广义上讲,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所有在校的教职员工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实践、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工作的全过程,需要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共同成为实施主体。
  学校党政干部和学生工作干部负责组织、协调、实施。德育课教师负责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自然将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突出作用。辅导员在工作中面对学生时,实际上应是“彰德”,即彰显其已有之德。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师生之间不断互动,辅导员、教师的品德也在不断完善中,但这不能简单地用“立德”来概括,否则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时间、空间逻辑顺序都混淆了。
  广大教职工都负有积极参与到“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责任。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将“立德”融入教学过程,加强正面引导,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体现育人导向,把规范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弘扬美德、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此外,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也应严格要求,带头示范,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作用。
  三、如何立?
  本次大赛笔试试卷第五题是论述题,其中提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初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将“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列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五项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认为,这个“三全”格局和“五育人”机制给出了“如何立?”的答案。
  要通过五个“育人”途径,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注重德育对于整体教育具有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发挥德育对于各种知识学习的促进和激励作用,把握品德对于人的知识、才能、业绩的主导性和主控性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其次,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将大学阶段的理论课与中学阶段的德育课紧密衔接;改革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授课方式,要由说教向引导转变,由讲授向体会转变,由单一形式向复合形式转变,要探索建立问题教学、互动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新模式,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特别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征。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审时度势,不断完善教师师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最后,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学生党团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举办道德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报告会,强化综合测评与争先创优中德育表现的比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和措施,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作者:王燕平,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海波,研究生院副院长;范鹏飞,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