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韩愈流芳千古的这一名句已是国人周知的教师职责,这句话摘自于其送给17岁李蟠的《师说》一文,以赞许他能虚心从师学习的道理。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完成人们赋予的众多期冀,践行“传道授业解惑”,为社会培养出栋梁之材呢?结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15年的工作经验,就此命题与大家共飨。
我指导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相对较多,不可否认,由于培养环境的差异,每个学生特点也不尽相同。那么,如何指导这些学生,引导他们人尽其才,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兴趣盎然,是我夙夜所思。“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给其适宜成长的土壤,有意识地培育、引导他们出成果,要“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老师要必须以“伯乐”自居,发现、培养人才,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其尽现才华,即我所谈及的“尽材以才”的教育理念,这样“千里马”才不会遗失,才能实现学生的价值。
在我所指导的学生中,有1名博士研究生,自身素质不错,有极强的科研探索精神,尤其是对现代化学分析仪器精通。最初,我给其安排的课题是我自己曾经在博士期间发现的问题的延续。该博士生在我给的这个课题的线索上,通过自己大量阅读文献,结合我的一个基金项目,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完全与我所说的课题不沾边。按理来说,这偏离了我提出的研究主线。然而,在我仔细听取了他的研究思路后,我感觉该内容是可以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但是,现实问题是我们不具备这方面的仪器分析条件。为了推进其研究设想,我们积极与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204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等单位联系,甚至于考虑到借助于与我们有合作的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大学的分析条件,尽可能为该博士生的研究设想提供条件。据我们测算,不包括分析测试费、搭建的不同平台,仅购买的氘代试剂和不同类别的色谱分析柱就价值不菲。这期间的研究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经历过数据的毁灭性打击,经历过毫无思路的黑暗时光,也经历过诸多的困惑不解,该博士生存在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的研究方向正确,基础理论无误,一定是某个不为所知的环节并未为我们重视,只要发现这一桎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光明就会冲破黑暗。就是在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尽可能为该博士生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下,近期我们得到了重要的研究发现,目前该成果正在整理之中,有望在重要期刊上发表。正是我对研究生“人尽其用,尽材以才”的培养与教育思路,同期内有3名研究生在本领域SCI一区期刊发表多篇重要研究成果。一方面学生的自信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展现,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发表文章的进步与探索科研的热情提升,也将课题组的研究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尽材以才”
模式,实际上适用的是培养自身具有“千里马”品相的优秀学生,这类学生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和优良的科研环境,就会取得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对于地处西部、缺乏重点名校等支撑条件的学校,一旦我们发现“千里马”式的优秀学生,就需要有这样的方式去保持我们在某一领域的特色与优势。在这一点上,实际上也要我们教师本身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具备发现“千里马”的“伯乐”精神,这样才会为我们自己树立“千金市骨”的学术效应,从而增强科学荣誉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过程看似在“渡人”,其实更是在“自渡”。“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你很难说是这首诗成就了项斯,还是项斯成就了这首诗,大约是相得益彰吧。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研究生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阅读面不广、没有研究积淀等现实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给予优良的培养土壤就能发挥其创新精神。我们根本性的问题在于让学生掌握如何做事的技能,掌握处理未知领域的基本方法,能够在离开导师指导的情况下,强化其独立工作与思考的能力,即我所谈及的第二个教育教学理念———“授渔以鱼”,其核心在于教会学生做事情的思路和方法,以激发其上进的欲望,树立自己的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所有这些告诉我们:教育要教给学生掌握方法,要学会靠自己去学习,这样就能终身受用。作为教师,要授人以鱼,毕竟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没有改变,学生处在求知的状态,需要正确的认知引导;但教师更应该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在掌握事物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自主发展。
在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方面,我从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就着手培养他们的能力,包括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技术瓶颈、一些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现场技术服务、项目验收等,甚至于我们向甲方汇报的PPT和撰写报告的格式、对语言的字斟句酌等细节问题,我都一丝不苟的让学生得到锻炼,以我自己多年工作的经验并汲取先进思想,为他们讲授相应的方法,让他们从这些实际的项目中得到学习。这使得学生在项目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着眼点、项目研究的开展,以及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训练,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当这些学生进入二年级课题研究阶段,就会为自己无形中节省很多时间,这样就能在余下的有限的科研时间内创造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我对自己2012、2013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统计分析,我所指导的研究生有60%以上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学金,且每级学生中都有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这一数据明显高于学校设置的研究生奖学金比例,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申请或授权的专利、发表的科研论文等科研成果,而这些成绩则与我讲授给他们的科研方法息息相关。这些学生毕业后基本分布于设计院、政府机构以及企业,他们到了工作单位也能得心应手地应付领导分派的各种工作,很快就擢升为骨干,有些已经进入领导阶层。每当这些学生回访母校与我座谈时,谈及自己的工作体会,无不感悟于我曾经给他们所讲授的一些方法。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朵花,但是如何让这朵花盛开,如何让盛开的花朵持续芬芳,这是每个教师面临的命题。“尽材以才,授渔以鱼”正是我多年来培养学生,让其绽放异彩的教育心得。回顾过去十余年我培养研究生的一些经历,犹如一园叟在当午田间、黄昏东篱,为苗木除草施肥、劈枝打岔。最后,谨以我的这首小诗作为本文的结语和对未来的期冀:
东篱荷锄知是谁?惟愿桃李竞芳菲。
山川难阻香气远,一片氤氲伴梦回。
作者简介:金鹏康,陕西兴平人,1974年3月出生,我校环境学院教授,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和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