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遇“建”更好的自己
◇周余合(公共管理学院国贸专业1802班)
  
  要和建大说再见了。离校前再走一次景观大道,看着步伐匆匆、赶着朝阳奔向学府城的同学们,真想背起行囊再次加入他们。四年前,第一次踏进建大校园,在家人的陪同下拖着行李走在景观大道上。那时路两旁还没种满树,图书馆正在施工,18岁的我目光所及的一切青涩又生疏。现在,22岁的我回看在建大的四年时光,那些只有在建大才会遇见的人和上演的故事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学。
  大学于我,是储备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己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并不断提升自我素质的一段时光,是一段独特、难忘且珍贵的日子。很难说从建大毕业之后,我成为怎样的人。但我深知,我喜欢这个22岁的自己。我知道,是这个校园的每一次花开日落、每一段绿荫大道、每一个相遇的人让我成为现在的我。在建大,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在舒适圈之外遇见更好的自己。仍记得大一时参加的那场英语演讲比赛,在军训结束后不久,是我在大学参加的第一场比赛。从初赛、复赛到决赛,从几百位报名选手到最后站上演讲台的十五位选手之一。虽然比赛前也有过犹豫、有过退缩,但很庆幸自己当时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很多风景只有在你走出舒适圈之后才会遇见,很多难忘经历也只能在舒适圈之外获得。通过那场比赛,我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同学,加入了学校英语辩论队;通过那场比赛,我明白了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就能收获内心所想;也正是因为那场比赛,我和过去迷茫的自己告别,迎来了一个更无畏、更坚强的自己。之后的大学生活中,我也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带领30人校重点团队赴陕西省西安市、福建省泉州市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获得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用俄语参加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并获得我校第一个全国一等奖;作为队长带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三创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组织同学创办“微漾电台”栏目,通过线上推送的方式为盲人儿童讲故事。很感谢建大为我们搭建的各个平台,让我们有勇气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断向上攀登。
  在独立思考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独立思考首先意味着要正确认识你自己,不盲目自信也不一味否定,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我不会因为优秀学生标兵、十佳班长的荣誉而沾沾自喜,因为我知道荣誉的背后是责任,他人对你的肯定是你不断前行的动力。我也不会因为一次竞赛成绩的不如人意而否定自己,因为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每一个熬过的夜、改过的计划书都是自己成长的印记。如果你不为别人的眼光与标准活着,失败的感受会在我们生活中消失大半。独立思考同时也意味着不盲从他人观点。无论是平时的课堂学习还是日常资讯的接收,我们都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价值体系去作出自己的判断,不人云亦云。在建大,喧闹又安静,我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观点,老师和同学会是最真诚的听众;喧闹是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安静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感谢建大,让我可以以一种纯粹的求学心态度过珍贵的大学时光,找寻心灵的归属。
  在建大人的家国情怀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建大建大,中华民族的优秀学科……”第一次听到校歌是在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喜欢它悠扬激昂的旋律,更喜欢它所展现出的建大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在这之后的很多重要活动中,每次听到校歌,总有一股暖流流过我的心田。我知道,建大已成为那个我生命中常常牵挂的地方。大学四年,我不断建立起了自己在建大的归属感,而归属感源于认同感,只有慢慢了解建大的故事、建大人的故事,我们才能深刻感受建大百年征程中坚定的脚步。建大于我早已不再是简单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而是由一代代为祖国建设奋斗青春的建大人组成的精神符号,这个符号也将在我之后的成长中不断激励我前进。我深知,作为建大的学生,我们将目光向前的同时,也要将目光向下,立足中国大地,涵养自己的情怀和奉献精神。
  要和建大说再见了。再提起建大就要用“母校”二字,而我也成为建大万千校友中的一位。从盛夏到飘雪,从迷彩到冬装,草堂的朝阳,雁塔的彩云,每一幕都是我纯真的少年时代。从此行过万里,去看天地阔远,感恩遇见,我的建大。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